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7月01日 6.1°C-9.0°C
澳元 : 人民币=4.85
阿德莱德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每年几千万只鸟撞死在玻璃上,很简单就可以救它们一命

2023-03-12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这是2019~2021年间,昆山杜克大学部分死于鸟撞的鸟类。

图|昆山杜克大学李彬彬

这些鸟在飞行过程中,不幸撞上了玻璃等人造建筑物。这样的场景你或许在生活中也见过——可能是小鸟“咚”的一声撞上家里的窗户,或是玻璃幕墙上留下了飞鸟撞击后的痕迹。这些“偶然现象”乍看有些滑稽,事实上却是野生鸟类如今面临的最严峻的生存威胁之一。

而那些飞向玻璃的鸟,或许只是以为,自己飞向了树丛。

2022年10月23日,杭州一只死于鸟撞的珠颈斑鸠|生命观察

鸟撞:被忽视的鸟类杀手

遭遇鸟撞的小鸟,多数会死于颅内出血,还有少部分会出现颅骨的损伤。即使在鸟撞之中幸存下来,伤鸟也会经历不同程度的角膜溃疡、头部肿胀和喙部骨折——在本来就极其消耗体力的迁徙之中,这样的伤将让个体的生存愈发艰难。

据估计,在加拿大,每年因鸟撞而死亡的鸟类个体数量多达1600万~4200万只。在美国,这一数字可能达到了惊人的3.65亿~9.88亿只。这样的数字,让鸟撞成为了北美地区造成鸟类死亡的第二大人为原因,仅次于流浪猫和家猫的捕食。

北美地区造成鸟类死亡的认为原因排名|Loss et al., 2015;汉化:物种日历

在国内,“鸟撞”事件也不少见。在2022年的全国鸟撞调查之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对近700栋建筑进行调查,发现了231起鸟撞事件——死亡个体中,不乏红喉歌鸲、红胁绣眼鸟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鸟类。

2022年6月9日,北京一只死于鸟撞的红喉歌鸲|生命观察

更让人痛心的,还有集体撞击事件。例如去年3月,在成都某个生态公园内,玻璃护栏造成了多只鸟类受伤死亡——好在这些玻璃后来贴上了薄膜,防止鸟撞事件再次发生。又如去年11月,在贵州贵阳,30多只蓝翅希鹛集体撞上商场玻璃幕墙后死亡。

去年贵阳某大厦的集体鸟撞事件|封面新闻

就在上个月,安徽芜湖的某个公园内,又有数十只小鸟因撞击玻璃护栏死亡……如果不加以关注,未来还会有更多触目惊心的集体鸟撞事件。

鸟撞为何发生?

导致鸟撞的“元凶”,主要是白天建筑玻璃的反光和透光,以及夜晚的灯光。

在白天,鸟撞发生的常见原因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鸟类看到反光玻璃上映照出的栖息地或天空等环境,误认为玻璃上的地点可以达到,因而飞向玻璃;二是,鸟类透过透明的玻璃看到另一侧的植物或空间,误认为可以穿过玻璃到达对侧。

在夜间,人造的光线不仅会让鸟类失去方向感,还会吸引鸟类,最终让大量鸟类聚集在光源建筑物周围,造成撞击建筑造成死亡的风险。

昆山杜克大学的一座湖心亭,就可能集齐了鸟撞的三大元凶(左滑依次为玻璃反光、玻璃透光和夜晚灯光)|昆山杜克大学 王梓峰

为什么我们可以相对容易地辨别出建筑物的玻璃,但鸟类却做不到呢?

玻璃是近现代才被广泛使用的人造建筑材料,随着工业革命以来的全球城市化迅速发展,在百年间极快地改变了地球表面的样貌。然而,鸟类在地球上生活了几千万年,却从来都没有与玻璃共存的经验,对玻璃完全“没有概念”。

这也和鸟类的感官特征有关。和人类不同,鸟类的侧方视力强于它们的正面视力。在飞行过程中,鸟类常常需要通过扭头或回头来提防掠食者、寻找猎物,飞行正方向的视力分辨率反而较低,这使得它们难以有效发现前方的障碍物。此外, 鸟类对于移动的物体更灵敏,这也让它们更难注意到前方的致命玻璃4。

灰颈鹭鸨、人类、白鹳视野范围对比。相比较人类,鸟类的正面视力不佳,而侧面视力更好|Martin (2017)

此外,季节和建筑物的周边环境都会影响鸟撞。

据北美地区研究表明,鸟撞现象会在鸟类的迁徙季和繁殖季达到高峰。在迁徙季,当大量候鸟在疲惫、饥饿的状态下来到自身不熟悉的城市环境,更容易与建筑物相撞11。在繁殖季,一方面鸟类的求偶、育雏、守护领地等活动增加,鸟撞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另一方面,幼鸟的飞行技能尚且生疏,更容易发生鸟撞。

更让人揪心的还有建筑物周边的植被——这些植被可以为鸟类提供适宜的栖息地, 增加鸟类数量和活动强度,但与此同时,植被的存在却导致了鸟撞事件的增加。一项在美国纽约市持续了10年的研究发现,高达73%的鸟撞都发生在植被倒影占玻璃面积超过50%的位置。

玻璃反射下的绿植,人类不自信看也可能会以为是可以直接穿过到达对面的|AMERICAN BIRD CONSERVANCY Christine Sheppard

阻止鸟撞:我们能做什么?

鸟类无法认识到,透明的玻璃是无法穿越的阻碍。因此,想要避免鸟撞玻璃的悲剧,最核心的办法是让鸟类“看见”玻璃的存在。

美国鸟类保护协会的科学家们对不同类型的玻璃和花纹进行了检验。他们从约7米长的通道一侧释放小鸟,在通道另一侧放置了不同玻璃供小鸟选择。

进行隧道测验的通道|American Bird Conservancy

结果发现,只要给玻璃加上间距5x5厘米、直径1厘米的圆点矩阵,或是间距10厘米的垂直线,就能有效防止鸟撞。而且,相比水平方向的花纹,垂直的图案能够起到更好的视觉提示效果。

5 x 5矩阵贴纸原则|加拿大渥太华 《鸟类安全设计指南》

这种“5x5”或“5x10”的标准,已经在北美许多城市的防鸟撞建筑指南和立法中被采用。这些花纹最好能够安装在玻璃的外侧,这样才能同时避免透明和反射造成的鸟撞。

加拿大居民改造自家窗户|FLAP Canada

昆山杜克大学宿舍空中连廊进行的防鸟撞贴纸改造|昆山杜克大学 吕辰

鸟类友好型建筑

可是,在玻璃上贴图案,会影响美观和透光性吗?

美国鸟类保护协会在线上展览了多种鸟类友好型建筑——事实证明,优秀的设计不仅可以防止鸟撞,还能对玻璃和建筑起到装饰作用。

简约派:点状&线状贴纸

规则的点状或线状的贴纸存在感低,不会影响玻璃的原貌,往往要靠近玻璃才能发现,这是对玻璃最常用的改造之一。

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埃斯特罗·格兰德州立公园(Estero Llano Grande State Park),在窗户上贴了条形贴纸,保护周围栖息地的鸟类|Kate Sheppard

多伦多康士廉塔(Consilium Towers),靠近后才能注意到玻璃幕墙上的点状放鸟撞贴纸|Christine Sheppard

艺术派:不透明的图案和色彩

这一类建筑,通常会选择用不透明的图案和色彩装点玻璃,不仅可以防鸟撞,还能美化建筑。例如上海恒隆广场的艺术装置“Art for All”,用人眼可见的图案和仅鸟类可见的紫外线涂料结合绘制,不仅能让鸟类看见玻璃幕墙,而且在夜晚紫外线灯的配合下,还能够实现让人们”从鸟类的视角体验城市“。

图|上海恒隆广场

创新派:不止于玻璃

除了改造玻璃,对建筑其他部分的创新设计也可以达到防鸟撞的效果。这些设计减少了建筑外表玻璃的总面积,或通过其他类型的视觉提示帮助鸟类发现建筑。

美国芝加哥水纹大厦(Aqua Tower),有纹路的玻璃与缩在栏杆后的窗户,组成了新颖的鸟类友好型设计|Studio Gang

美国盐湖城飞禽动物园(Tracy Aviary),建筑外部的的装饰板与玻璃上同色的点状贴纸,都具有防鸟撞效果|AJC Architects

这些设计,不仅可以有效减少鸟撞的悲剧,还能为城市原本单调的“水泥森林“增添色彩,更让人们感受到一座城市关爱生命的温暖。

我国境内有着世界上三大重要的候鸟迁飞区交汇,但我们对“鸟撞”事件的关注和了解还不够,关于防鸟撞的行动也才刚刚起步。

2021年,昆山杜克大学联合多个机构,共同发起了全国防鸟撞行动网络。调查开展2年来,来自全国各地超过800名志愿者,累计完成巡护25000余次,系统记录鸟撞事件350余起。公民科学的调查方式,不仅收集了宝贵的数据,也让更多人“看见”鸟撞。

2023年春季全国鸟撞公民科学调查即将开始,如果你也想成为鸟撞调查志愿者,可以点击右边链接了解详情? 《全国招募!!!!!2023春季全国鸟撞调查归来~》

日历娘的推荐

机场有一个工作是驱鸟员,他们为了确保航空安全,驱赶机场附近的鸟类。这听起来是与鸟类“为敌”,甚至会将枪口“瞄准”它们,但一位驱鸟员却告诉我们,他们每天都在救鸟。

关注下方公众号,向物种日历回复【驱鸟员】,了解驱鸟员的故事。

参考文献

[2] Loss, Scott R., Tom Will, Sara S. Loss, and Peter P. Marra. “Bird–Building Collis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Estimates of Annual Mortality and Species Vulnerability.” The Condor 116, no. 1 (February 2, 2014): 8–23. https://doi.org/10.1650/condor-13-090.1.

[3] Gelb, Yigal, and Nicole Delacretaz. “Windows and Vegetation: Primary Factors in Manhattan Bird Collisions.” Northeastern Naturalist 16, no. 3 (2009): 455–70. https://doi.org/10.1656/045.016.n312.

[4]史丹阳, 廖书跃, 朱磊, 等. 鸟撞建筑现象概述及系统性调查案例分析. 生物多样性, 2022, 30(3): 1-20.

[5] Loss, Scott R., Tom Will, and Peter P. Marra. "Direct human‐caused mortality of birds: Improving quantification of magnitude and assessment of population impact." 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10.7 (2012): 357-364.

[6] Loss, Scott R., Tom Will, and Peter P. Marra. "Direct mortality of birds from anthropogenic causes." Annual Review of Ecology, Evolution, and Systematics 46 (2015): 99-120.

[7] Veltri, Carl J., and Daniel Klem. "Comparison of fatal bird injuries from collisions with towers and windows." Journal of Field Ornithology 76, no. 2 (2005): 127-133.

[8] Horn, Lisa. “What Happens to the Birds that Survive a Window Collision?” FLAP Canada.

[10] Martin, Graham R. The sensory ecology of bird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7.

[11] Bayne, Erin M., Corey A. Scobie, and Michael Rawson-Clark.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nnual risk of bird–window collisions at residential structures in Alberta, Canada." Wildlife Research 39, no. 7 (2012): 583-592.

作者:吕昀斐

编辑:麦麦

本文来自物种日历,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sns@guokr.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