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9日 9.8°C-11.7°C
澳元 : 人民币=4.86
阿德莱德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气功大师”严新:意念拦截导弹!去清华当教授,何以“见光死”(组图)

2天前 来源: 鬼谷子思维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在80年代的中国,严新这个名字仿佛具有魔力,吸引着人们争相追随。

他不仅是中医师,更是被无数人顶礼膜拜的气功大师。

他的讲座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传奇,总是人声鼎沸,座无虚席。

人们虔诚地相信,他那超凡脱俗的意念,能够扑灭肆虐的山火,甚至扭曲导弹的致命轨迹。

“气功大师”严新:意念拦截导弹!去清华当教授,何以“见光死”(组图) - 1

但当时间的车轮滚滚向前,这位被神化的大师,他的结局又将何去何从?

01 泥土中的种子,命运的歧途

1950年,四川江油市的一个偏远村落里,一个男婴在破旧的农舍中呱呱坠地,这个男婴就是严新。

这个家庭简朴却怀揣着对知识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严新在这样的期望中,开始了他的旅程。

严新的童年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他赤脚在田埂上奔跑,与同龄的孩子们一起追逐乡村的日落。

但他的眼中总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渴望。

尽管生活条件艰苦,他的父母始终支持他追求学问,希望他能成为家族的骄傲。

严新没有辜负这份期望。

他的聪明才智和对学习的渴望让他在学业上一路领先,成为老师眼中的模范学生,同学们心中的学霸。

高中毕业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成都中医学院,这成为了他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在中医学院,严新不仅掌握了丰富的医学知识,更被古代中国传统医学的博大精深深深吸引。

他的才华和努力很快在学术界获得了认可。

“气功大师”严新:意念拦截导弹!去清华当教授,何以“见光死”(组图) - 2

毕业后,严新被分配到重庆的一家医院,担任中医师。

他勤勤恳恳地运用所学的中医知识治病救人。

但慢慢地,他发现,靠每月微薄的工资,想要发大财简直是天方夜谭。

这和他当初考学时的致富梦想可差得太远了。

别人考学是为了追求知识,探索真理。

但严新却在心里盘算着如何通过这条路子赚大钱,让自己的价值翻上几番。

那怎么才能迅速出名并赚取丰厚的财富?

02 声望日隆下的阴影

在80年代初,中国迎来了一场传统文化的复兴浪潮。

气功,这一融合了传统哲学、健康养生和武术的实践,再次风靡全国。

在这样的背景下,严新敏锐地捕捉到了机遇。

他的目光被当时民间广受尊敬的“一指禅”法师海灯所吸引,并迅速成为了海灯的弟子。

此后,严新开始精心塑造自己的形象,将自己打造成一位拥有超能力的气功大师。

严新,虽然出身普通,但教育让他对普通百姓的需求有着深刻的理解。

他深知,要想迅速赢得人心,关键在于解决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没有什么比治愈疾病更具吸引力。

严新意识到,这正是他积累名声、实现自我价值的绝佳机会。

在海灯法师那儿学了几招之后,严新开了家小诊所招揽生意。

他用气功治病,声称能调节气血,让人迅速康复,无需依赖药物或手术。

他到处宣扬自己已经成功治愈了许多病例。

名声就这样迅速传开,人们纷纷慕名而来。

不久,他的"大师"之名在当地引起轰动,报纸把他的事迹登上头版。

电视台记者也纷纷来到他的诊所,想要采访这位迅速蹿红的"气功大师"。

“气功大师”严新:意念拦截导弹!去清华当教授,何以“见光死”(组图) - 3

随着名气的增长,严新的野心也越来越大,开始到处吹嘘自己能用气功做各种神奇的事情。

尤其是1987年大兴安岭大火,他声称自己远在千里之外,用气功帮忙控制了火势。

“气功大师”严新:意念拦截导弹!去清华当教授,何以“见光死”(组图) - 4

这件事让他的名气飙升,但同时也招致了科学界的广泛质疑。

然而,严新对这些质疑似乎并不在意。

他继续在全国各地举办大型气功讲座和治疗示范会,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追随者。

每次公开露面,他都会进行令人震惊的气功治疗示范。

尽管这些示范缺乏科学验证,却往往能在现场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这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对他的盲目崇拜。

“气功大师”严新:意念拦截导弹!去清华当教授,何以“见光死”(组图) - 5

然而,这些表象背后隐藏着真相:一切都是精心构造的假象。

在信徒心中,严新被神化为人间仙师。

他利用巧妙的心理诱导和宣传技巧,以及高昂的讲座入场费和磁带销售,作为自己谋取财富的手段。

“气功大师”严新:意念拦截导弹!去清华当教授,何以“见光死”(组图) - 6

03 科学审视与信誉危机

但这里我们得说清楚,科学界对气功有不同看法。

张洪林教授,作为中国中医科学院气功研究室的主任,通过众多科学实验案例揭示了气功的真正工作原理。

他证明,气功的效果源于“心理——生理——形态反应环节”的相互作用。

主要是通过心理暗示触发身体内的物理化学变化,而非依赖于所谓的外气或人体能量磁场。

“气功大师”严新:意念拦截导弹!去清华当教授,何以“见光死”(组图) - 7

这种现象类似于我们熟知的“安慰剂效应”,即人们因为相信自己正在康复而感到好转。

全国2000多所科研院校对气功进行的实验均未发现“外气”或“人体能量磁场”的证据,一致表明气功的效果实际上是一种心理疗法。

科学界还警告说,气功练习中的深呼吸可能导致人体酸碱平衡失调,进而引起幻觉。

一些人所感受到的“气感”实际上可能是由于二氧化碳含量过高造成的。

张教授还特别强调,气功是一种极其危险的运动,被国际公认为具有极高风险。

由于气功练习中的思维修炼难以控制,且缺乏标准化的指导。

医学界普遍认为气功是通过心理作用产生幻觉,这可能带来严重的副作用。

“气功大师”严新:意念拦截导弹!去清华当教授,何以“见光死”(组图) - 8

张教授的研究进一步显示,那些过分坚信“外气”存在的人,在练习气功时更容易出现“出偏”状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走火入魔。

目前,心理学和精神病学尚未能够直接有效地干预或纠正这种心理幻觉。

“气功大师”严新:意念拦截导弹!去清华当教授,何以“见光死”(组图) - 9

至于严新,他一直未能提供可重复验证的科学证据来支撑他的气功治疗和所谓的超常能力。

到了1990年代初,随着科学知识普及的加强,公众对严新的气功理论开始产生怀疑。

我国科学界和相关政府部门也开始加强行动,对气功等伪科学现象进行批评和监管。

1994年,中央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强科学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界定科学与伪科学。

这对严新等自诩的气功“大师”造成了沉重打击。

在这种大环境下,严新所宣称的“超自然能力”开始站不住脚了。

他的治愈演示和公共讲座不再像以前那样轻易获得信任。

面对这些质疑,严新常常选择回避,或者用更加夸张的新主张来转移公众的注意力。

这进一步削弱了他在学术界和公众心目中的信誉。

他还提出了一些荒诞不经的主张,比如声称能用气功改变物体的物理状态,甚至用意念扑灭大火或改变导弹的飞行轨迹。

这些虚假声明一旦受到公众关注,科学界便迅速采取严肃态度进行处理,加速了严新事业的衰败。

04 逃避与挣扎

随着中国科学界对伪科学现象的批评声浪日益高涨,严新在中国的声誉和事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日益增长的质疑和政府的监管压力,严新选择了逃避。

远赴美国,希望在异国他乡重建自己的声誉,并寻求新的财富机会。

“气功大师”严新:意念拦截导弹!去清华当教授,何以“见光死”(组图) - 10

在美国,这个对东方文化充满好奇的国家,严新试图复制他在中国的成功。

他利用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和布什的合影,以及在美国科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和一些在中国所谓的"成就",试图在华人社区及对东方文化感兴趣的美国人中塑造自己的形象。

“气功大师”严新:意念拦截导弹!去清华当教授,何以“见光死”(组图) - 11

他成功在美国获得了名誉教授职位和博士学位,并在一些大学和私人机构进行讲座,继续推广他的气功理论,声称能治疗各种疾病,甚至包括癌症。

然而,尽管这些活动在某些群体中引起了关注,但在科学界,严新的气功治疗从未获得真正的认可,他在学术上始终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05 落幕与反思,教育与前瞻

在美国,一个强调科学实证的社会,未经严格验证的治疗方法难以获得广泛认可。

尽管严新通过工作坊、私人授课和在线平台继续传授他的气功理念。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美国的声誉和影响力已大不如在中国时。

由于缺乏科学验证,他的事业最终走向了末路。

“气功大师”严新:意念拦截导弹!去清华当教授,何以“见光死”(组图) - 12

他的故事提醒我们,在追求健康和治疗时,必须坚持科学原则,不被伪科学的华丽外表所迷惑,避免盲目迷信。

严新的案例不仅是个人的悲剧,也反映了一个深刻的社会现象——公众对科学素养的需求。

这个案例凸显了公众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提高科学素养方面。

严新的所谓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公众对气功科学依据的了解不足。

他利用了人们的信仰和希望,推广了他所谓的治疗方法。

这个案例也提醒我们,科学工作者在坚持科研严谨的同时,应积极参与公众教育,帮助民众鉴别科学与伪科学。

通过普及科学知识,批判伪科学的危害,我们可以维护社会理性和科学真理。

“气功大师”严新:意念拦截导弹!去清华当教授,何以“见光死”(组图) - 13

通过这些措施,社会将能更清晰、科学地认知和应对类似严新这样的气功"大师"和其他伪科学现象,保护公众免受误导,推动健康科学的发展。

严新的故事虽然已经落幕,但其教训和启示将长期指导我们辨识科学与伪科学,并坚定我们的态度。

让我们以他的故事为警示,不断追求真正的科学知识,为建设一个更加理性和科学社会而努力。

关键词: 严新气功科学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