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6.2°C-10.7°C
澳元 : 人民币=4.83
阿德莱德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微课预告|见招拆招,用实际案例教你如何应付“熊孩子”

2017-05-05 来源: 大J小D 评论0条


当了妈才知道,其实做妈妈没有想象中的简单,反而每天都身心疲累,吃喝拉撒到哪都得抱着孩子,孩子还毫无道理地哭个不停。

 

转身一想,其实在我们大人眼里看来是“搞破坏”的行为,只是孩子的一种探索行为罢了。父母非但不应该打断孩子“搞破坏”,更应该保护孩子的“熊”,因为这就是宝宝成长的天性,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

  

熊孩子成长的天性


1、喜欢扔东西——是在学习运用手的抓握功能


 “扔”这个动作,在大人看来是孩子在调皮捣蛋,其实是孩子对自己手部力量的一种探索。当孩子把自己的手掌松开,让东西掉落,他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手这么有力量,从而在手部情绪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和快乐。

 

而且在反复扔东西的过程中,孩子会慢慢意识到自己所扔的物体的属性,如扔圆形的东西会滚动;扔出玻璃制品会碎;扔下衣服没有任何动静……

 

孩子扔的越多,就越清楚哪些东西可以扔,哪些东西不能扔,如何扔,扔到哪里更恰当。

微课预告|见招拆招,用实际案例教你如何应付“熊孩子” - 1

 

2、喜欢敲打东西——是在刺激听觉发育


宝宝喜欢对身边的物品敲敲打打,可不是在搞破坏哦,那是他们在发育过程中的一种探索行为。


这一时期的宝宝,开始对身边的一切事物感兴趣,他想要通过自己的敲打动作来了解物品的属性,也很好奇自己的动作能带来什么样的结果。

 

通过敲打不同的物品,比如,用筷子或勺子敲打碗边时,会发出清脆的当当声;用手拍打地板时,会发出沉闷的啪啪声……宝宝慢慢会知道不同的物体之间能产生不同的声响,而且会发现自己用力强弱如果不同,产生音响的效果也不同。

 

于是,宝宝就在敲打物品的过程中,刺激了他的听觉发育,也发展了动作的协调性。


3、喜欢塞东西、钻洞——是在用身体感知世界


这个时期的宝宝,总是喜欢把东西往缝里塞,或者把手边的玩具塞到杯里或碗里,然后不断的拿出来,再放进去;有时甚至会捡垃圾桶里的东西;见到大一点的洞,就会试着钻进去看看……其实这是孩子在用身体感受空间的存在呢。

 

宝宝通过塞东西体验到,小东西可以塞到大东西里面去,但大东西却塞不进小东西里面去;通过钻洞体验到,空间的深浅和大小。这可是宝宝探索世界的一种独特的方式哦。


微课预告|见招拆招,用实际案例教你如何应付“熊孩子” - 2


  

如何见招拆招应付“熊孩子”


当发现孩子正在搞破坏的时候,大多数妈妈的第一个反应就是NO。其实,当妈妈对孩子的需求说NO的同时,也剥夺了孩子探索和学习的机会。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见招拆招,应付“熊孩子”呢?为此,每周微课邀请美国妈妈大J老师分享《见招拆招,用实际案例教你如何应付“熊孩子”


课程安排


微课主题:见招拆招,用实际案例教你如何应付“熊孩子”


主讲老师:大J(Jessica)老师

 

微课时间:5月10号(周三)晚9:00-10:00

 

微课形式:微信语音

 

微课地点:每周微课群


课程内容


1.剖析孩子调皮背后的原因

2.教育熊孩子时父母该有的心态和准备

3.实战经验对付熊孩子的妙招

  • 一不顺心就哭叫,打滚撒泼怎么办?

  • 咬人或者打人怎么办?

  • 越是不允许做的事情,越要做怎么办?

  • 吃饭时要吃零食要玩玩具怎么办?

  • 总是拖拉磨蹭怎么办?


老师简介

微课预告|见招拆招,用实际案例教你如何应付“熊孩子” - 3


↑↑↑点击上方音频提前听听老师的声音



报名方式


长按二维码回复数字“7”,免费入群听课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