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7日 2.7°C-9.1°C
澳元 : 人民币=4.8
阿德莱德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饱受争议的《鸣潮》,正挣扎于“一般向”陷阱

23天前 来源: 触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预期

“为什么我抽到的是‘雪豹’?”

2024年5月23日,《鸣潮》开服,许多玩家打开游戏,玩到15级,将新手池的保底抽完,然后关闭游戏,在同好群、社交平台等地发送自己抽到角色“凌阳”的截图。

饱受争议的《鸣潮》,正挣扎于“一般向”陷阱 - 1

凌阳是个融合了舞狮元素的角色

凌阳是游戏中常驻池的角色,外号“雪豹”。在之前的测试中,他叫“阿呜团长”,形象是一只略微拟人化、但整体仍然保持着兽类特征的白色豹子。作为一名正面角色,他由于一段“抢功”情节招致了玩家的反感和愤怒。到了正式版本,项目组取消了这段剧情,但没有删除这名角色,而是修改了他的性格,并且让他的形象更加拟人化。

饱受争议的《鸣潮》,正挣扎于“一般向”陷阱 - 2

非常自然的“抢功”

一部分男性玩家将围绕凌阳的改动视为“女性向卖点”,抽到“雪豹”,然后退游,在一些游戏社群里迅速发展成一个段子。在Discord、Reddit等海外平台上,也有玩家发表了对“雪豹”的批评性言论。

对于《鸣潮》而言,针对角色的争论不仅限于凌阳。游戏的首发限定是男性角色忌炎,许多男性玩家以“这个角色完全不符合主流男性审美”为由,拒绝抽取限定卡池。

另一方面,女性玩家对《鸣潮》中男性角色的反馈也并不积极。她们的意见同样集中在审美上。一名女玩家吐槽某个NPC的造型是“胯下贴条”,并表示:“谁会喜欢这种角色?”

饱受争议的《鸣潮》,正挣扎于“一般向”陷阱 - 3

一些女性玩家甚至直接给出了“丑”的评价

《鸣潮》国服的首日成绩定在了总榜第9位。结合Game-i等外服平台的数据,从常规趋势来看,业界推测《鸣潮》的全球首月成绩会达到6亿元人民币左右。此前,有信源表示,《鸣潮》的年均研发成本约为5.5亿元,首月宣发费用约为6亿元,总成本合计至少20亿元。

饱受争议的《鸣潮》,正挣扎于“一般向”陷阱 - 4

《鸣潮》的排名不错,但它的研发、宣发成本都相当高

至此,一般向二游的结构性矛盾在《鸣潮》上得到彻底爆发。许多从业者好奇,《鸣潮》为什么要做出“首男”(首发限定男角色)的决策,这不符合正常的商业逻辑,并认为这是《鸣潮》首日成绩低谷的直接原因。

当然还有其他复杂的因素,例如“虚幻”引擎带来的严重优化问题,以及美术水平相较于头部产品而言缺乏竞争力,角色缺乏辨识度,玩家们难以产生主动抽取的欲望,而是为了开荒而抽取。同时,无法忽略的一点是,《鸣潮》的玩法、内容没有和市面上另一款开放世界游戏——也就是《原神》——展开足够的差异。

饱受争议的《鸣潮》,正挣扎于“一般向”陷阱 - 5

辨识度低的设计

在过去的两年里,《鸣潮》因为与《原神》的竞争吸引了许多关注,开发商库洛游戏也是市场上被认为唯一成功学习了米哈游经验(比如《战双帕弥什》之于《崩坏3》)的二游公司。但在此之前,库洛的某些决策曾在玩家群体中引发批评,《鸣潮》测试的成绩也不够理想。

几乎每一个《鸣潮》玩家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既然已经玩过《原神》了,那么玩《鸣潮》的理由是什么?”

如果一个不了解二次元游戏的人观察网络上针对《鸣潮》的负面评价,或许会相当吃惊: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玩家讨厌《鸣潮》?有些评价甚至明显超出了一般评测的范畴,带着愤怒的情绪——《鸣潮》究竟做错了什么?而《鸣潮》首日的成绩是否和玩家的这些反馈有直接关联?

当我们回顾《鸣潮》的过往,不难发现,隐患早已埋下。

■尾气

《鸣潮》给二游玩家们留下的第一印象是“尾气”。

2022年7月4日,《鸣潮》开启了第一次公开测试,官方称之为“技术性测试”。一天后,一些玩家发现游戏中有关“鸣域等阶”系统的文案中,出现了“世界等级”字眼,而“世界等级”是《原神》中的系统和设定。同时,部分玩家认为“两款游戏相关文案的句式相似度较高”。

饱受争议的《鸣潮》,正挣扎于“一般向”陷阱 - 6

相似的句式

在玩家圈子里,库洛一直被冠以“尾气厂”的外号。“尾气厂”指的是库洛在游戏的风格、玩法设计和运营策略等方面,常常学习米哈游的成功经验。“鸣域等阶”事件发生后,玩家再次将《鸣潮》和《原神》绑定在一起,“尾气”二字也被重新提起。

二次元玩家经常将更强烈的情感投射在自己正在玩的游戏,以及游戏厂商身上。他们会以更投入的热情参与讨论,并将自己和自己喜欢的游戏“强绑定”。舆论争端几乎每时每刻都围绕着知名的二次元游戏们,对于二次元游戏和游戏公司而言,这既是美酒,也是毒药。具体到《鸣潮》,和《原神》的捆绑让它得到了关注,也带来了许多争端。而《原神》的质量和成绩,也在之后的日子里给《鸣潮》施加了很大压力。

一部分玩家开始以“乐子人”的心态,把《鸣潮》推上《原神》的老路。他们从各种蛛丝马迹中寻找《鸣潮》的“抄袭行为”,并把结果发布在论坛里。实际上,这些“鉴抄”内容大多是子虚乌有,少部分看起来有“实锤”的,则慢慢淹没在了互联网的海洋中——《鸣潮》“抄”《原神》的帖子,回复数往往远超其他的鉴抄帖,“乐子人”们为了流量,也乐此不疲。

饱受争议的《鸣潮》,正挣扎于“一般向”陷阱 - 7

《鸣潮》桃祈

饱受争议的《鸣潮》,正挣扎于“一般向”陷阱 - 8

《原神》优菈

不止如此,其他《原神》引起过的舆论,玩家们总是想让《鸣潮》也经历一遍。换句话说,玩家们会把对付《原神》的招数在《鸣潮》身上再施展一遍。比如,有人指责《鸣潮》的外服名称是《Wuthering Waves》,而不是“MingChao”,据此认为《鸣潮》在“崇洋媚外”,正如《原神》叫《Genshin Impact》而不是“Yuanshen”一样。

硝烟味愈来愈浓,当以前的事被频繁搬上台面,《鸣潮》就成了某种带有原罪的产物。就事论事成了某种理想的辩论环境,关于具体问题的描述不如一句“潮批”“原批”来得振聋发聩。在互联网争吵的循环往复中,关注《鸣潮》的玩家不断增加。

两个月后,《鸣潮》开启了一次小范围的封闭测试,由于参与测试需要签署保密协议,相关内容鲜少在网络上公开流传。

因为没有新消息,舆论声也渐渐减少。2023年3月中旬,一些媒体发文表示,腾讯投资了库洛,这导致人们对《鸣潮》的信心陡增。

饱受争议的《鸣潮》,正挣扎于“一般向”陷阱 - 9

腾讯投资库洛的信息可以通过企业查询类网站查到

在二游乃至整个游戏领域,不论是玩家还是从业者,对腾讯投资都有一定的共识。近几年,腾讯在国内最瞩目的两笔关于二次元游戏的投资,分别给了散爆和库洛:前者拥有二游老IP“少女前线”,美少女加打枪题材,只要不出现太出格的问题,收获成功不是难事;后者有《战双帕弥什》学习《崩坏3》的成功经验,当时是国内最有希望复刻《原神》成功的厂商。

直到2023年春季。

■文案

2023年4月20日,《鸣潮》二测正式开启。在二测开始前一个月,库洛官方的每次行动几乎都会引起一些舆论风波,这些风波也确实暴露出库洛的专业性问题。

比如,库洛游戏社区“库街区”的用户协议中出现了“米哈”二字;又如,《战双帕弥什》的抽奖活动中出现了“开拓者”,而“开拓者”一般被玩家认为是《崩坏:星穹铁道》的主角。

饱受争议的《鸣潮》,正挣扎于“一般向”陷阱 - 10

看起来像是一键替换下的遗漏产物

现在看来,这些舆论并没有对游戏造成太大的影响,甚至产生了某种间接的营销效果,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关注《鸣潮》。外人很难判断库洛做这些决策是否是出于完全主观,但它们帮助库洛完成了针对基本盘的祛魅工作——库洛玩家越来越容易接受“尾气”的概念。

不过,《鸣潮》二测仍然没有让玩家们满意。首先是玩法方面,体验开放世界的时间过长,动作的差异化部分在一定程度上被弱化了。玩家普遍评价,游戏和《原神》并没有太大区别。一个关键问题是,玩家会觉得,有《原神》玩就够了,为什么要来玩《鸣潮》?

与此同时,仿佛是二次元游戏的“固定项目”,一些玩家对文案提出了意见。一个典型例子是上文提到的“阿呜团长”:作为一名正面的、可抽取的角色,他在玩家和Boss燎照之骑战斗的最后一刻抢功,文案中将这一段叙述为“阿呜团长亲手打败了燎照之骑”,而阿呜团长还嘲讽主角“你怎么还在”。

饱受争议的《鸣潮》,正挣扎于“一般向”陷阱 - 11

自此,几乎每一天都会有玩家拿这句话攻击《鸣潮》

玩家们不能容忍自己的功劳被抢走,当然更不能容忍被其他角色嘲讽。舆论因此而起。库洛当时大概不会料到“你怎么还在”会发挥多大的作用,以至于玩家普遍察觉到剧情在二游中的重要性。之后,玩家开始以更严格的标准去审视市面上绝大多数“贩卖情感价值”的二游——在《少女前线2:追放》的某些剧情被挖掘并大力批判后,这一过程被大幅度加速了。

在玩家心目中,二游文案的重要程度远高于其他游戏。因为二游本身就更倚重于让玩家代入主角,并以此让玩家充值抽取角色。玩家们付出了真金白银,自然要求相应的回报。总体来说,优秀的剧情能够润物细无声地让玩家付费,不能跳过的低质剧情足以成为玩家弃坑的理由。如果某段剧情被认为“刻意和玩家喜好反着来”,招致“炎上”几乎是必然的结果。

2023年5月8日,《鸣潮》结束二测。2023年5月17日,《鸣潮》宣布二测的回顾总结,以及之后的优化方向。剧情问题被项目组排在了第一位,并宣布要对游戏进行大幅修改。

与之伴随的还有裁员。这次裁员发生在5月下旬,《鸣潮》项目组进行了一定比例的缩编,裁员过程伴随着数量众多的流言,有人说项目组解散,也有人说腾讯撤资——二者都不是事实。然而,裁员涉及了一部分应届生,这让它成为库洛第一次“破圈”的负面舆情。

2023届校招被称为是互联网行业最难的一届校招,许多应届生在网上抱团取暖,抱怨找不到工作,或是找到的工作待遇远不如前几届校招。裁员事件发酵后,库洛一直保持沉默,因此成为求职者的批判对象之一——裁应届生的行为让库洛被指责“缺乏道德”。

饱受争议的《鸣潮》,正挣扎于“一般向”陷阱 - 12

几天内感受人生起伏

■混厕

如果将长期积累的社区舆情比作火药桶,那么游戏本身的问题将引爆它们——许多人都在关心《鸣潮》是否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改动尽可能多的部分。

2023年下半年,《鸣潮》并未产生新的舆情,而在项目组进行后续优化工作时,时代已悄悄变了样。

许多二游挤轧在七八月上线,要么上线即“暴死”,要么开始苟活,厂商产能越来越低,看上去美好的未来曾为许多厂商捎来了“淘金梦”,结果却是满地狼藉。《原神》1年时间没有出过5星限定女角色,男玩家们开始思考“男性向”“女性向”的意义,以及厂商和玩家之间的关系——《少女前线2:追放》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二游正式进入“ML(Master Love)版本”。

ML版本不仅是字面意义上的角色需要对玩家施以好感,还意味着厂商需要向玩家展现服务态度。时代的潮流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游戏,当性别对立加剧,市面上几乎所有的二游都没法证明自己拥有同时取悦双方的能力。

过去玩家称呼《原神》《明日方舟》为一般向游戏,现在则更多地称之为“混厕”,其中包含的情绪意味十分明显,这些游戏经历的舆论压力也越来越大。目前最大的反《原神》社区“原神内鬼吧”是百度贴吧中热度最高的吧之一,热度常常能达到150万以上,无数玩家在社区内倾泻着自己的怒火。如果你对二游一无所知,在吧里逛上1个小时,恐怕会得出“《原神》一周内会停服倒闭”的夸张结论。

饱受争议的《鸣潮》,正挣扎于“一般向”陷阱 - 13

热衷于讨论游戏行业和市场的玩家们

根据这个标准,《鸣潮》也是一款“混厕”游戏。然而实际上,男玩家们仍然会以“是否媚男”的标准来审视它。在过去,男玩家们往往自觉地避开男角色卡池,有男不抽;现在,喊着“有男不玩”的男玩家们会在社区内重复谈起那些“不那么令玩家满意”的男性向游戏,或带有较多男性向元素的“混厕”游戏。

过去的游戏已无法改变,他们希望还没上线的游戏能回应自己的要求。所以在2月前,“原神内鬼吧”等社区的玩家会常常提起《鸣潮》,但不施以过多恶意——他们希望《鸣潮》能够成为“有男不玩”的“正面案例”。

2月19日,《鸣潮》开启三测,剧情内容大改。玩家发现自己成了天选之子,每个NPC都喜欢自己,初见就有最高的好感度;此前的阿呜团长从兽化形象变成了可爱的小男孩,并更名为凌阳,于是玩家惊呼:“你怎么还在?”

《鸣潮》初始可以选择男性主角。许多选择了男性主角的男玩家,看到迎合女性审美的限定角色“忌炎”在剧情中与主角亲密互动时,产生了反感。有玩家吐槽这部分内容:“这是乙游吗?”

《鸣潮》对此无能为力,这是“混厕”的结构性矛盾。一张动图开始在玩家社区里传播,内容是《鸣潮》男角色的MMD混剪,角色们的神态和动作都相当性感,并配上了“潮男”“帅大叔”“秘密约会”等字眼。

饱受争议的《鸣潮》,正挣扎于“一般向”陷阱 - 14

“潮男”Gif

当玩家们在游戏中感受不到纯粹的情感价值,便会撕下“为爱付费”的遮羞布,用常规的标准去评判游戏中的其他部分。《鸣潮》从其他成功二游中学习的、令玩家诟病的要素开始被反复提及,官方保持沉默的态度又加重了玩家的情绪。

到了这一步,游戏自身内容的讨论度被弱化了,许多二游玩家开始倾向于把《鸣潮》当成是个乐子。

■答卷

游戏公测后,当玩家们度过前半个小时的新鲜感,会感受到巨大的折磨。前几次测试中暴露的问题,项目组改了一部分,又保留了一部分。

第一个问题是,当玩家指责一名游戏角色“严重伤害了玩家们的感情”时,项目组应该怎么做?

我们能在《解神者》《少女前线2:追放》等游戏中找到类似的例子,它们往往将涉事的角色直接删掉,试图迅速缓解舆情,尽管这样做要耗费相当高的成本,但通常来说,决策者会认为两害相权取其轻,比起舆情带来的利益损失,沉没成本是可以接受的。

《鸣潮》的做法则不同。项目组选择花人力把“雪豹”推倒重来。结果则是,开服两天内,《鸣潮》游戏社群里,有相当数量的玩家对“歪”到了“雪豹”感到不满。

饱受争议的《鸣潮》,正挣扎于“一般向”陷阱 - 15

在海外,也有对“雪豹”不满的玩家

玩家在9级时会卡主线,不得不去做“雪豹”相关的支线任务。玩家需要和“雪豹”进行高时长的互动,测试版本中漠视玩家的角色在正式版本中变成了天真无邪的小男孩,许多台词在玩家读来显示出暧昧的内容。

饱受争议的《鸣潮》,正挣扎于“一般向”陷阱 - 16

许多玩家认为,这名角色莫名地被项目组过分重视

第二个问题是,《鸣潮》的文案出现了相当多的语病,并在前期加入了过多的专有名词。这使得游戏理解成本增高,如果是不那么喜欢阅读的玩家,在看了一段剧情后可能对世界观依然一无所知。专有名词过于晦涩,也带来了翻译问题,加重海外玩家对剧情的理解难度,甚至有欧美玩家发现存在翻译错误的情况。

因此,《鸣潮》的世界观和剧情很难让玩家迅速代入与沉浸。尽管“拯救文明”称得上“王道”剧情,但当游戏中的NPC机械地往玩家手里塞信物时,玩家很难产生使命感。

饱受争议的《鸣潮》,正挣扎于“一般向”陷阱 - 17

一些玩家认为,游戏中的部分台词存在价值观问题

正式版本新增了部分剧情跳过功能。然而,只跟玩家有关的精致CG可以跳过,涉及到某些卡池角色的枯燥剧情不能跳过。在玩家看来,这种设计目的显得有点直白。

值得一提的是,《鸣潮》的过场动画可圈可点,不像其他一些3D二游一样硬套动作模板,整体观感十分灵活、生动,但部分过场动画存在镜头失焦问题。

第三个问题是,《鸣潮》的定位应是吸引对“三渲二”画风、开放世界、角色扮演等元素感兴趣的二游玩家,然后用战斗方面的优势来留住他们,但游戏并没有很好地凸显这一优势。

一般玩家很难揣摩出高速战斗和体力、弹反等大量机制的关系。例如,普攻键长按触发重击和普攻键特定的“弹反”产生了些许矛盾,而连续重击需要反复松开按键才能触发。加上怪物的“快慢刀”、光污染,这些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让《鸣潮》变成了一个打着优秀动作体验旗号的数值游戏——画面如此,玩家很难和怪物进行战斗交互。

比如我在角色忌炎的剧情任务中试用忌炎、和会飞天的鸟形Boss战斗时,Boss每次飞天都会丢失目标,锁定功能似乎成了累赘。对于更偏向于强度付费的玩家,因为飞天机制拖长了战斗时间,他们难以感受到忌炎的数值强度,自然也就不会产生抽取忌炎的想法。

在相关机制中,类似于《仁王》魂核、有属性和主动技能的声骸或许能多带给玩家一些养成新鲜感。但类似《原神》圣遗物的随机词条机制,让玩家普遍对此不抱好感。

饱受争议的《鸣潮》,正挣扎于“一般向”陷阱 - 18

相较“圣遗物”更新颖的“声骸”系统

我能想象到《鸣潮》日后将要迎接的挑战——卡池角色数值膨胀,靠操作的平民玩家和花钱买数值的大R、中R玩家将会产生矛盾。到这一步,这款动作游戏带给玩家的可能只剩下手感方面的正反馈了。

第四个问题是,《鸣潮》的移动端和PC端目前都存在比较严重的优化问题。在PC端,游戏开始界面的UI存在高度交互延迟。进入游戏后,以我的4070Ti显卡配置为参考,不管是开宝箱还是和NPC交互,也会短暂地卡一下。每玩一二十分钟,游戏会变得极度卡顿,帧数被降到了10以下。

手机端的问题更加严重,因为“虚幻”引擎自身与手机端较难适配。许多玩家表示,自己的手机画面糊成一团,完全无法正常推进游戏流程。

饱受争议的《鸣潮》,正挣扎于“一般向”陷阱 - 19

各种各样的优化问题

总体来说,《鸣潮》有成功的学习对象,也有自己独到的想法,但在许多地方浅尝辄止。或是时间太赶,或是另有原因,不管怎样,我们现在看到了一个品质够不上公测标准的《鸣潮》。

而《鸣潮》不止是一款主打动作体验的开放世界游戏,许多人将它视为“《原神》面世近4年后、一位野心勃勃的超越者”,给予了它过高的期望。面对这种期望,《鸣潮》也未能达到预期。

■成败

2024年5月24日凌晨2点,《鸣潮》项目组发布公告,对优化问题进行了回应,但没有提及其他问题。舆情并未得到缓解。玩家们在动态下积极回复,希望项目组能正视目前的问题。

饱受争议的《鸣潮》,正挣扎于“一般向”陷阱 - 20

选择道歉的项目组

这些问题不止是《鸣潮》才有,我们能在市面上很多二游中找到类似的情况。这些麻烦也不仅是《鸣潮》的麻烦,每一款二游,无论是已经推出的,还是即将推出的,都在面对,或即将面对着这些麻烦。但现在,在这个时间段,在万众瞩目下,首日成绩如此的《鸣潮》,也仿佛正向我们揭示一个事实:当前的二次元游戏市场,形势愈来愈严峻了。

正如触乐此前的几篇报道那样,我们判断二游的社区舆情会普遍变得越来越严重,一般向二游的矛盾早晚会彻底爆发,《鸣潮》则是在爆发一段时间后的关键节点。这种矛盾并不仅是游戏带来的,也远非游戏可以解决。从本质上讲,这是整个社会群体对立环境的一次延展。对于游戏厂商而言,那些在突飞猛进、情意浓浓时代种下的种子正在反噬自身。

当然,市场细分是大势所趋,但分到多细才足够?如果继续细分下去,某个领域的用户数量能否支撑得起如此成本的投入?与此同时,有多少人会将游戏作为宣泄情绪的出口?这些都将带来难以预测的麻烦。

老生常谈的成功路径依赖、技术对于二游的重要性、如何更加清晰地做用户调研,都将成为之后二游必须面对的问题。按较坏的情况考虑,恐怕今后没有多少厂商敢于入局做二游了。

饱受争议的《鸣潮》,正挣扎于“一般向”陷阱 - 21

一名投资人表示现在投资圈已不看好二游

长期的舆情也调低了人们的预期。许多二游的玩家都在等待着5月23日,等待着《鸣潮》交出的成绩,让“混厕”在“哈耶克大手”的影响下成为历史。

但以从业者视角来看,《鸣潮》的首日成绩是好于预期的——虽然这一定程度上并不是因为成绩足够好,而是预期不太高。实际上,如果将《鸣潮》现在的效果放到1年前,它会是一款成功的游戏,3个月回本可能都没问题——市场变化得太快、太快。

曾经看起来风和日丽的天气瞬间电闪雷鸣,事情以许多人难以反应的速度急转直下。很多人以两极的成功去定义产品,而《鸣潮》在上线前的确也做了不少工作。但对于一款如此体量的游戏而言,可能他们所能做的还是不够多。

游戏内容一传十,十传百,当曾经对《鸣潮》嗤之以鼻的玩家想下载游戏、做“传奇调查员”时,舆论的方向就变了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游戏的表现。总体来说,从本身的品质,到面临的舆论,《鸣潮》都面临着重大的考验。

饱受争议的《鸣潮》,正挣扎于“一般向”陷阱 - 22

虽然讨厌《鸣潮》,但是最“期待”《鸣潮》

我们当然希望《鸣潮》能够成功,这会让从业者对未来更有信心,让投资者——如果现在还有的话——愿意向二次元游戏投入资金和关注。但现在看来,距离这一目标,《鸣潮》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