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6.2°C-10.7°C
澳元 : 人民币=4.83
阿德莱德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平时睡不够,春节猛睡凑?不可取,还有害

2023-01-25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好缺觉啊!一坐到书桌办公桌前,上下眼皮就打架,好像对工作学习过敏似的。

终于等来了7天假期,干脆睡它个昏天暗地,把过去几个月缺的睡眠攒起来,一次睡个够!

图丨giphy

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平时缺觉,靠假期几天里蒙头大睡,是补不回来的……

不推荐假期蒙头大睡

不少人都很缺觉。睡眠不足的危害大家都有所耳闻:

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对情绪和认知水平产生负面影响;

容易变胖变老……

虽然大过年的你们不爱听,但我还是要说,长期睡眠不足的危害,总结起来就12个字:

会变傻、会变丑、容易老、死得早。

相信大家对这些危害都非常警惕,所以一旦“欠”了觉,就想着找时间“补”回来。

图丨giphy

然而科学合理的补觉,并不是倒头就睡那么简单。事实上,哪怕只有1个小时的睡眠不足,也需要4天的充足休息才能补回来[1]。

再说了,假期里不管白天黑夜地睡觉,还会搞乱你的生物钟,让你在假期结束后,该睡的时候睡不着、该醒的时候醒不来。我想这不是大家的初衷吧?

所以,过去一年长期缺觉,想靠春节假期长时间睡觉来补,不仅没啥效果,还会对复工后的状态有不好的影响。不可取,不可取啊!

正确补觉姿势

短期内简单粗暴地“集中补觉",对以往的长期缺觉是没啥帮助的。科学有效补觉,关键是2个词:及时,小睡。

关于“及时”

每一次的睡眠缺失,都在我们身体里留下了不良的痕迹,比如:

当被剥夺了一整夜的睡眠,人们脑中的tau蛋白水平就上升了——这是一种破坏性的蛋白,其累积水平和阿兹海默症的患病风险正相关[2];

还有一项研究发现,医生在值了一个夜班后,他们体内的DNA有更多的断裂,而且相关的DNA修复基因也减少了[3]。

可以想象,如果连续几夜甚至常年累月地熬夜,这些生化指标就会持续恶化。而身体所遭受的损伤,则更有可能变成持久的病变。

只有及时把欠的睡眠债补上,才能尽可能减少缺觉带来的健康损伤。

另外,我们的身体会自己调整睡眠需求。如果你前一晚睡得太少,只要不用咖啡之类的物品强行提神,身体很快会向你发出困倦信号,让你这天晚上早点睡,而且也会睡得更好。

所以,听从身体信号,及时补觉,让缺觉对身体和精神的损耗尽可能小。

关于“小睡”

蒙头大睡不可取,你可以试试在缺觉的次日白天小睡一会儿。

无论对孩子还是成人来说,睡眠学家都是推荐白天小睡的。

每天在相同的时间、小睡相同的时长,比如每天下午2点之前睡25分钟,比“集中补觉”的效果更好,而且小睡往往还跟更好的认知表现、创造力相关,让你感觉脑子更好使[4]。

假期应该这样睡

比起蒙头大睡,我更建议大家趁春节假期压力较小、事情较少,规范一下自己的睡眠行为、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好的睡眠习惯,保持一致性很重要。每天同一时间睡觉、同一时间醒来,有助于固定我们的生物钟。

要是工作日晚睡早起,假期反过来早睡晚起,身体的昼夜节律就会乱掉,导致白天犯困、晚上清醒,而且复工前几天起床会特别难。

看看你的睡眠时间够了吗?这里横轴是年龄,纵轴是需要的睡眠时间,深蓝色框中的时长最佳丨SleepFoundation.org

对于春节假期的我们来说,可以好好利用阳光。阳光对于改善睡眠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助于校准你的生物钟。

醒来后,应及时让光(最好是阳光)照在身上几分钟。光照会通过眼睛向大脑发送信号,帮助我们保持清醒和活跃。

而当夜幕降临时,应尽量处于光线较弱的室内。眼睛感受到光照变弱,会让大脑产生褪黑素,使你晚上 睡得更好。

坚持“黑白分明”,身体就能建立起清晰的昼夜节律。

一个邪门建议:如果早上起不来,养只狗丨giphy

另外,还有一些睡眠建议:

1, 设定固定的睡眠和起床时间,尽量保持每天都一样,周末和假期也如此;

2, 创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房间黑暗、安静、舒适(室温略低有利于睡眠);

3, 放松身体和心理,睡前尝试深呼吸、冥想、阅读等放松活动;

4, 避免在睡觉前使用电子设备,因为进入到眼睛里的蓝光,会直接抑制大脑褪黑素的分泌,从而推迟你的睡眠;

5, 避免下午两点以后小睡、摄入咖啡因等提神品,睡前别喝酒别吃太多;

6, 如果还是无法入睡,可以尝试一些药物,但一定要先向医生咨询,谨遵医嘱。

相信有很多朋友长期睡眠不足,也能照样工作学习生活。这是因为你已经习惯了睡眠不足带来的迷糊、易怒、效率低下,认为这就是生活的常态。

但是当你善待自己、好好睡眠,就会意识到头脑清醒、情绪稳定、效率倍增,才应该是生活的常态。

参考文献

[1]Kitamura S, Katayose Y, Nakazaki K, et al. Estimating individual optimal sleep duration and potential sleep debt[J]. Scientific reports, 2016, 6(1): 1-9.

[2]Holth J K, Fritschi S K, Wang C, et al. The sleep-wake cycle regulates brain interstitial fluid tau in mice and CSF tau in humans[J]. Science, 2019, 363(6429): 880-884.

[3]Cheung V, Yuen V M, Wong G T C, et al. The effect of sleep deprivation and disruption on DNA damage and health of doctors[J]. Anaesthesia, 2019, 74(4): 434-440.

[4]https://www.thensf.org/the-benefits-of-napping/

作者:竞一

编辑:李小葵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