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3日 11.1°C-14.2°C
澳元 : 人民币=4.81
阿德莱德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为何每到年初,红牛的“戏码”就特别多?

2022-03-03 来源: 36氪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天丝集团和华彬集团又开始“极限拉扯”。

近日,华彬集团称找到了50年《协议书》原件。随后,天丝集团表示已依法申请司法鉴定;同时公开表示,华彬集团的最新声明和以前所有的声明一样,只是企图混淆视听。

虽然最高院早在2020年就已终审判决,并确认“红牛”系列商标归属天丝集团。但华彬集团始终没有“放弃”,与此同时,华彬集团提及的“50年协议书”也始终未能现出“真身”,也因此其“真实性”存疑。

那么,在当下的时间节点,华彬缘何再提50年协议?业内人士又如何看待此事?

1亿元判罚曝光,法院判定华彬生产销售“红牛”饮料侵权

就在业内人士讨论这份突然出现的50年协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之际,一份重磅文件的披露,或让事态愈发清晰。

据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一份判决书(【2020】浙民初42号)显示,就天丝集团提起的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的民事诉讼,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曾于2021年12月31日宣判:华彬集团设立并控股的被告红牛维他命饮料(江苏)有限公司、北京红牛饮料销售有限公司、杭州红牛饮料有限公司立即停止生产销售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和使用红牛商号并赔偿天丝公司1亿元。

为何每到年初,红牛的“戏码”就特别多? - 1

为何每到年初,红牛的“戏码”就特别多? - 2

法院认定,合资公司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商标许可使用期限届满(2016年10月6日)之后,华彬江苏红牛工厂在生产的“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外包装上依然使用红牛商标标识,上述三华彬被告销售红牛饮料及江苏工厂在生产厂区显著位置使用红牛商标图形的行为,均构成对天丝公司红牛注册商标专用权的侵害。

为何每到年初,红牛的“戏码”就特别多? - 3

此时此刻,再提50年协议真的重要吗?关心“红牛之争”的看官们或许记得,华彬集团所称的“50年协议书”始终未能现出“真身“,即便是在最高法商标归属“生死战”上也没看到它的身影。

据公开报道,2020年,最高法就“红牛系列商标”权权属纠纷一案做出终审判决,驳回红牛维他命的上诉,明确“红牛系列商标”权权属归天丝集团。同时因红牛公司一直未能提供协议书原件而认定该协议“真实性存疑,本院不予采纳”。

综合法律界人士的观点来看,天丝集团与华彬集团等投资方于1995年12月21日签订了合资合同;并于1998年迁往北京后又签订了一份该年的合资合同。上述法律文件均在华彬集团多次提及的“50年协议书”之后签订,并被各方实际履行。由于合资合同的时效性和法律效力优于“50年协议书”,因此,即便该协议存在也早已被明确显示合资期限是“20年”的合资合同所取代。

更有法律人士指出,该协议仅一页纸,即便存在,也系意向性协议,且签署方与后期实际合资成立公司的股东并不一致,故其不具备法律效力。值得注意的是,与合资公司20年工商登记的期限不同,“50年协议”从未有过公开可查的相关行政机关的登记记录以及法院的效力确定。

耐人寻味的是,去年年初最高院判决一槌定音时,华彬集团就曾向合作伙伴传递“纠纷尚未结束”的信息,从而延续经销商的信心。而如今,同样是年初,在浙江高院判罚华彬江苏工厂及销售公司立即停止生产销售红牛饮料、立即停止使用含有“红牛”字样的企业商号、并赔偿1亿之际,华彬又“旧事重提了”。

有业内观点指出,从经销商的角度来看,红牛固然是好产品、好品牌,代理红牛也依然很赚钱,但如果自己仓库的产品随时有可能成为“侵权产品”,这样的风险对经销商而言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承受的。

此时此刻,华彬方面突然找到所谓“50年协议”原件。很难说华彬集团是否通过不断提起诉讼,不断发声,“以时间换空间”变相延续对红牛产品运营权的考量。

此外,也有业内观点指出,当下正是饮料企业追求“开门红”的关键节点,华彬集团突然宣布提交协议书原件的消息,或许是希望带来一波经销商的打款,从而为接下来这一年的销售工作做好铺垫。

市场维权、监管齐下,谁才是真“牛”?

当下的红牛品牌会被如此“拉扯”,或许是品类创始人当初没有想到的。

红牛的创立者,华人企业家许书标,于20世纪70年代研制出一款内含水、糖、咖啡因、纤维醇和维生素B等成分的“滋补性饮料”,并取名为“红牛”。彼时,“红牛”的目标销售群体是倒班工人和卡车司机等蓝领,帮助他们在通宵熬夜工作时保持清醒。1993年,许氏家族在海南成立了海南红牛饮料有限公司,将红牛产品带到国内市场。

为了更好地开辟国内市场,1995年,天丝与华彬合作,并与当时的两中方股东一并于成立“红牛维他命饮料有限公司”,开始在中国生产、推广红牛饮料。此后,这款提神醒脑的红牛饮料在国内开启了功能性饮料这一品类。

多年间,合资公司为红牛品牌在中国市场开疆拓土做出了不少贡献,而华彬集团也通过红牛获取了巨额的收益,甚至当下“来回拉扯”的资本。据公开报道,在最高院终审宣判商标归天丝集团所有后,2020年,华彬集团红牛产品的销量还是突破了228亿元人民币。而红牛的爆红,也为华彬集团董事长严彬带来了丰厚的财富——根据2021年胡润百富榜显示,严彬以1150亿元人民币的财富排在第37位。

不过,最高院终审判决出炉后,华彬集团的生存现状也变得更加不乐观。

公开信息显示,从2021年年初开始,主流电商平台、连锁便利店以及超市等渠道均开始下架并停止销售“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以规避商标侵权的法律风险。目前,在京东、天猫等B2C电商平台上, “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已不见踪影。

据了解,京东、天猫、中石油、中石化、沃尔玛等主流线上线下渠道已全面下架华彬集团生产的侵权产品“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值得注意的是,坐拥2万家门店的中石油旗下的昆仑好客在2021年1月也下发了关于停止与华彬红牛合作的通知,随后又再次发布对华彬红牛侵权产品“严禁采购,库存退货”等措施的公函。

在渠道不断下架“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的同时,各地的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也开始对售卖“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的商超进行行政查处及告诫通知。近日北方某地市场监督管理局就发布行政告诫书,称“现市场上销售的‘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未经天丝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授权生产,系侵权产品。经销此商品构成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等违法行为。”告诫各商超经营者:立即停止销售侵权商品“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如继续销售该商品,行政机关将依法从重查处。

据悉,目前全国近30个省市下架、整改、处罚销售华彬侵权产品的相关主体。各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共出具各类行政处罚决定书、整改决定书及告诫提示书等 3000 余份。

2021年4月,一个月内,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和湖南省长沙市中级人民法院分别对北京的某大型零售企业和湖北省内某经销商做出民事裁定,禁止后者销售非天丝集团授权的含有“红牛”系列商标的饮料商品。

为何每到年初,红牛的“戏码”就特别多? - 4

裁定禁售的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

在一众软饮料中,能量饮料是近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品类之一。公开数据显示,能量饮料市场此前五年的年复合增速为9.2%,仅次于咖啡饮品。2020年,整个功能饮料市场的年销售额是442亿元,而红牛以一己之力占据了50%左右的份额。可以说,未来功能饮料依然能保持稳健增长,也是国内少有的能长期和可口可乐体量相抗衡的饮料的品类。这其中,红牛的增长势头尤其不可阻挡。

天丝集团当下在中国市场虽然略显“青葱”,但对于经营体系的搭建和基础设施的投资也都不遗余力。过去几年间,天丝集团旗下两款红牛产品——“红牛®维生素风味饮料” 和“红牛®安奈吉饮料”也在体量和市场渗透率上取得了很大的成长空间。

为何每到年初,红牛的“戏码”就特别多? - 5

不论是法律层面还是市场层面,“红牛之争”终有“水落石出”之日。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身处“红牛赛道”中的企业和经销商而言,认清真“牛”,才能让市场获得良性发展。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快消”(ID:fbc180),36氪经授权发布。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