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5.1°C-9.0°C
澳元 : 人民币=4.83
阿德莱德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36氪首发|「纽瑞芯科技」完成2亿人民币A轮融资,UWB系列系统芯片已完成试量产

2022-01-30 来源: 36氪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作者|韦世玮

编辑|石亚琼

**

36氪获悉,近日无线通信系统芯片设计公司「纽瑞芯科技」(以下简称“纽瑞芯”)宣布完成2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芯云资本领投,中科科创、歌尔微电子、屹唐中艺、守正资本等跟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UWB(Ultra Wide Band,超宽带)芯片及系统的产品化及后续研发迭代,加速拓展客户和市场规模,开发新的产品方向。

成立于2016年的纽瑞芯是36氪长期关注的企业,专注无线通信系统芯片的设计和研发,致力为客户提供全系列、高性能的无线通信系统芯片产品,包括全正向自研的Ursa Major大熊座系列UWB定位通信系统芯片等。

纽瑞芯CEO陈振骐告诉36氪,过去一年里,公司在业务、产品及核心技术上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业务方面,公司的研发团队和业务进一步拓展,整体团队规模比去年扩充了50%以上,并在全国多地设立了研发中心和商务办事处,研发团队占比超60%。

产品方面,纽瑞芯在现阶段的核心产品——大熊座系列UWB定位通信系统芯片重点应用在智能手机和汽车两大产业,并覆盖寻物定位、智能家居、移动支付、智能穿戴、室内导航、AR/VR以及垂直行业工业互联网等多个新兴应用方向。

同时,纽瑞芯根据不同应用场景打造多系列、多款UWB芯片及系统,丰富的产品线可满足多个产业方向、不同类型客户的应用需求。2021年,公司专为不同应用场景研发的NRT81600系列及NRT81800系列多款芯片已完成试量产,将在今年投入市场。

36氪首发|「纽瑞芯科技」完成2亿人民币A轮融资,UWB系列系统芯片已完成试量产 - 1

纽瑞芯科技大熊座系列芯片产品矩阵

技术方面,纽瑞芯的UWB系列芯片集成了全套底层软硬件解决方案,全面兼容覆盖IEEE 802.15.4z,支持FiRa、CCC等行业规范,已经和市场上主流的UWB设备实现互联互通及应用兼容,意味着公司的UWB芯片和系统方案能大大减少客户的产品应用开发难度,缩短客户UWB产品研发到投入市场的周期。

自从2019年苹果在iPhone 11系列手机上搭载UWB技术后,业内越来越多玩家开始积极布局推进这项技术,尤其是以三星、小米、OPPO、Google等为代表的玩家,相继推出支持UWB技术的手机及生态产品。不可否认,UWB技术以其定位精准、传输速率高、抗干扰性强、带宽极宽、功耗低、安全性高、穿透力强等优势,已成为现阶段在位置和距离测量领域中最有潜力技术之一。

据市场调研机构ABI Research预测,到2025年,支持UWB技术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从2019年的4200万台增长到5.14亿台,主要用于解锁、无线支付等应用,进一步带动C端UWB市场发展。同时,随着UWB应用的不断渗透,市场研究机构Market&Market预计,全球UWB市场规模也将从2020年的11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27亿美元。

实际上,UWB并不是一项新技术,在消费级市场的UWB应用爆发之前,该技术长期应用在To B的工业领域,已有的传统生态亦是偏向To B客户。但随着UWB消费级应用市场的逐渐兴起,新入局的玩家们也面临着不少技术挑战。

在陈振骐看来,这些挑战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兼容性,与消费市场相比,工业场景相对独立、整体规模较小,对UWB芯片的协议全模式兼容度要求并不高。但在消费市场中,芯片并不只完成单个场景的应用,而是需要在各个手机、汽车及其他智能设备、不同品牌之间实现互联互通,这是一个巨大的技术门槛和升级。

二是消费类场景的应用十分复杂多样,除了打通上层协议应用之外,还需要打通算法协议、应用层软件、中间件、固件等诸多环节,才能支撑多样化的消费类场景和庞大设备量,做更大的市场应用。

三是芯片设计方面,在工业场景中,许多UWB技术主要落地在体量比较小的特殊应用,因此对UWB产品的功耗、形态、价格并没有严格要求。但在消费类场景,例如在手机这类小型设备中,UWB芯片需要更小的体积、更低的功耗、更丰富的功能、更精致的形态,这就意味着需要对UWB芯片设计进行革新与突破。

针对这三大挑战,纽瑞芯团队通过全正向研发和多项目专利布局,其大熊座系列UWB定位通信系统芯片支持UWB国际标准,可实现多路收发,并完整支持协议定义的模式,实现了多频段、多数据速率、高集成、低功耗和高性价比等核心竞争优势,产品的全模式覆盖度和广泛的产品兼容性均具备国际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纽瑞芯的UWB超宽带定位通信收发机芯片论文,成功被2022年ISSCC国际固态电路学术年会收录并发表,这是全球第一款在ISSCC公开报道的符合国际标准的UWB超宽带定位通信收发机芯片论文,也是中国大陆本土企业本土团队第一次在ISSCC上成功发表无线通信全系统芯片成果,打破了欧美一线芯片公司对新兴无线系统芯片成果在ISSCC上首发的垄断。同时陈振骐强调,纽瑞芯该论文的成果已通过进一步的功能和性能提升完成产品化,并已成功应用到产品中。

纵观当下UWB市场,目前国内UWB产业链及生态正处于起步快跑阶段,已出现从芯片到解决方案的小生态雏形。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陈振骐谈道,纽瑞芯从通信协议到应用协议、从定位算法到芯片全栈技术,甚至包括数字系统设计、数字专用IP、混合电路、模拟射频、先进封装、先进工艺等方方面面,都有着丰富的人才积累和技术自主能力。

但从生态角度看,UWB技术的落地十分依赖生态链,尤其在手机和汽车这两大终端,目前国内推出相关产品的玩家屈指可数,例如目前在手机领域只有小米等个别厂商推出支持UWB技术的手机,而其他如寻物定位、智能穿戴等细分赛道产品,它们的应用最终也需要回到手机设备上实现。面对UWB技术快速发展和生态构建不匹配的问题,UWB芯片玩家们在市场中是否会处于被动状态?

谈及此,陈振骐说道:“首先肯定的说,这一现象对其他大厂非生态的产品会造成一定限制和相对滞后。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为我们带来了一些优势。”他解释,UWB生态与其他需要跟主设备强绑定的支付、音频等应用不同,它的发展是开放性的,因此也吸引了众多公司在各个领域进行布局。

对纽瑞芯来说,针对市场上主流的UWB设备,公司都能提供很好的兼容性,同时纽瑞芯打造的多样化产品管线可以满足不同客户、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随着手机厂商及整车厂商对UWB芯片的使用,未来实现「机车双驱」,即手机感知+智慧汽车双向联动的应用生态正在逐渐显露。”陈振骐说。

目前,纽瑞芯除了积极开发大熊座系列UWB系统芯片产品外,还完成了多项高价值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储备,并在5G、6G、卫星通信和毫米波通信等方向上布局新技术研发,积极拓展产品机会,已和产业界多个头部公司达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产品的市场应用展开和量产出货提供保障。

接下来一年,公司在持续投入研发、保持产品技术和功能性优势领先的同时,将进一步深入客户和产业发展需求,在未来实现更好的产品迭代,并进一步扩大规模,拓展新的产品方向。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