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1日 9.0°C-12.3°C
澳元 : 人民币=4.83
阿德莱德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研究显示:成年后依旧与妈妈“亲近”的孩子,多出自于这些家庭

2021-11-07 来源: 搜狐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孩子在年幼的时候大多比较依恋妈妈,有时候母亲走到哪里,孩子就想要跟到哪里,每天跟妈妈都有说不完的话。

可是随着孩子一天天的长大,往往会和妈妈越来越疏远,甚至觉得妈妈根本不了解自己,不愿意和母亲多沟通。后来,等到儿女终于长大成人,他们更是忙于工作,跟母亲进行情感和思想上交流的次数也越来越少。

研究显示:成年后依旧与妈妈“亲近”的孩子,多出自于这些家庭 - 1

但我们也能发现,有些孩子明明已经成年,却能在忙碌工作的间隙仍然和母亲之间保持着亲密的关系,愿意跟母亲分享生活上的快乐,倾诉自己的烦恼,那么造成这么大差别的原因是什么呢?

迟来的关心与亲情,反而让女儿手足无措

默默今年30岁了,自己独自在北京工作。回忆起童年的生活,好像对于父母的印象很模糊,很难说出一些印象深刻的事。

小时候父母的工作都非常的忙,只能把她送到奶奶家,由奶奶照顾。上了小学之后,默默才回到父母身边,可是父母仍然是忙于事业,很少跟默默进行沟通

研究显示:成年后依旧与妈妈“亲近”的孩子,多出自于这些家庭 - 2

如今,默默的父母退休了,非常想念女儿,总是希望默默能多给家里打几个电话,多聊一下自己的生活。

可是默默内心却很觉得很别扭,每次打电话甚至不知道该跟父母说些什么,对于爸爸妈妈的关心她也总觉得接受无能。默默坦言说:看到别人能和父母亲密的样子,自己也很羡慕,可是就是很难做到。

事实上,即便是母子亲情也需要细心维护

有些人认为,孩子和自己是天然血脉相连的亲情,即使平时沟通少,也是坚不可摧的。这话虽然没有错,但却也不全面。

研究显示:成年后依旧与妈妈“亲近”的孩子,多出自于这些家庭 - 3

孩子小时候看起来总是开开心心,似乎即便是出现了什么问题,都可以用一根棒棒糖来解决,但其实他们的内心也都是非常敏感和细腻的,只是他们并不擅长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感受,被家长忽略了。

而高质量的亲子关系,其实是通过家长日复一日的沟通和关心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即便是母子亲情也需要细心维护。

那么在什么样的环境下,才能让孩子依旧与父母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呢?

研究显示:成年后依旧与妈妈“亲近”的孩子,多出自于这些家庭 - 4

美国学家研究显示:成年以后依旧与妈妈“亲近”的孩子,大多会出自于这些家庭

美国学者阿黛尔·法伯曾对成年以后仍然与母亲关系保持亲近的人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年龄并不是影响孩子与父母亲疏关系的决定性因素,沟通方法才是,而成年以后依旧与妈妈“亲近”的孩子,多会出自于这些家庭。

●父母开明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孩子接触到的事物往往是父母所不了解的内容,所以亲子之间存在着一些代沟也是正常的,而开明的父母往往对新鲜事物持有一个接受的态度,或者说不急于否定一切。

研究显示:成年后依旧与妈妈“亲近”的孩子,多出自于这些家庭 - 5

这样的态度让孩子有一种被接纳的感觉,让孩子敢于跟父母展示自己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小家伙们也能自然地学会了这种为人处世的态度,亲子关系也形成了良性循环。

●能都蹲下来聆听孩子的“声音”

“蹲下来”代表父母谦卑的心态,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而“聆听”则代表父母愿意耐心地听完孩子内心的想法,哪怕有的时候孩子的想法是不对或者不成熟。

研究显示:成年后依旧与妈妈“亲近”的孩子,多出自于这些家庭 - 6

这种对话方式其实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耐心地帮助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

这样的方法让孩子有了与家长沟通的渴望,因为他们不但能感到被尊重,更可从中学到父母的人生智慧。

●家庭氛围欢乐,总充斥着欢声笑语

成年之后,很多人也许想不起不起童年琐碎的回忆,但却能身临其境的回忆起儿时的家庭气氛。

研究显示:成年后依旧与妈妈“亲近”的孩子,多出自于这些家庭 - 7

如果家庭气氛是温馨、快乐、充满正能量的,会让一个人渴望回到父母身边,始终成为维系亲子之间亲密感情的纽带。

结语:

良好的亲子关系对于孩子来讲是影响一生的财富,对于父母来讲也是老年之后的欣慰。

研究显示:成年后依旧与妈妈“亲近”的孩子,多出自于这些家庭 - 8

虽然现实生活的压力很大,很多人可能有时无暇顾及孩子,但是为了能与孩子的亲情亲密且持久,还是要提醒自己抽出一些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

多给孩子一些陪伴的时间,多学一些与孩子沟通的技巧,一定能让你收获一份甜美的母子之情。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