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21日 8.8°C-11.8°C
澳元 : 人民币=4.83
阿德莱德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新型“啃老之风”来袭:六旬父母成保姆,养儿防老为何变“虐老”

2021-10-29 来源: 腾讯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如今的90后出现了一种“新型啃老”,人们都说养儿防老,结果到头来却养了一群“啃老族”,很多老人对此事苦不堪言,似乎又只能够默默承受。

什么是新式啃老?

指的是现在年轻的90、00后一代把自己的啃老行为都推脱给父母一辈,比如把孩子放在父母家寄养,还不给补贴,让父母打扫卫生、做饭洗衣、接送孩子。或者以工作时间为缘由,让父母为自己承担一切。

这种新型啃老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还不是个案,是群体现象。六旬父母成保姆,养儿防老为何变“虐老”?

2019年的一组大数据显示,接近大半的90后,他们年收入在五万以下,生活过得不如意,首付也交不起,如果不啃老,很难维持生活,很多父母主动提出为孩子交首付,在未来三年的预期中,有啃老行为的年轻人会占到六成,因此,有很多年轻人觉得啃老是理所当然。

新型“啃老之风”来袭:六旬父母成保姆,养儿防老为何变“虐老” - 1

出现新型啃老的根源,还是源于这一代父母太溺爱孩子,小的时候孩子要什么有什么,所以养成了理所应当的习惯。其实大部分90后,有承担责任的意识和概念,但缺乏拼搏的勇气,一在社会上遇到挫折就打电话给父母,父母又心疼孩子,二话不说就汇钱过来,年轻人自然要收下,虽然心里也意识到这样不对,慢慢就形成了心理依赖,成为了心理没断奶的“巨婴”。

年轻人应该学会“延迟满足”,培养毅力,学会奋斗。很多父母帮孩子承担了一辈子的任务,却没有教会孩子如何独立和生活。

及时行乐和延迟满足

说到啃老现象,涉及现在年轻人的消费观——及时行乐,与之对应的是延迟满足,延迟满足效应:是指一种甘愿为更有价值的长远结果而放弃即时满足的抉择取向。

瑞士心理学家贝特·萨勒对一群都是4岁的孩子说:“桌上放2块糖,如果你能坚持20分钟,等我买完东西回来,这两块糖就给你。但你若不能等这么长时间,就只能得一块。”事实证明,有2/3的孩子选择了等待。

新型“啃老之风”来袭:六旬父母成保姆,养儿防老为何变“虐老” - 2

所以孩子尚且有意志力和毅力去等待,更何况是成年人呢?延迟满足并不是压抑人的欲望,而是让他们明白,只有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这是一种克服困难,获得长远利益的能力。

“伸手就要,马上给糖”孩子任性,父母就及时给予,不懂得培养他们延迟满足的能力,这1/3的孩子长大后变成什么样了呢?

十几年后,他们变成了“啃老族”:固执、虚荣或优柔寡断,当欲望产生的时候,根本无法控制自己,一定要马上满足欲望,否则就没有心情做接下来的事情。

孩童都有延迟满足的毅力,所以成年人自然是有的,只不过很多父母从小就把孩子压榨了,由于老一辈的溺爱,这一辈年轻人欲望膨胀,“本我”无法被“超我”制衡,只有任由欲望泛滥。

新型“啃老之风”来袭:六旬父母成保姆,养儿防老为何变“虐老” - 3

在心理动力论中,本我、自我与超我是由精神分析学家弗罗伊德之结构理论所提出,精神的三大部分,成熟稳重的人三者是相互制衡的,可是现在年轻人,“本我”压制住了其他两方面,任由自己心中的欲望发展,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其实最痛苦的不是父母,还是当事人本身,因为欲望无穷无尽,无限地满足就有无限的痛苦,只有克制,延迟满足才能看到更大彩虹。可惜的是,大部分年轻人不懂这点,终究要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啃老也会啃小

父母放纵孩子啃老,只有一个恶果,那就是啃老族会越来越没自信,越来越懒,没有责任心、上进心,成为社会的败类。一个年轻人刚出来几年,从二十岁到二十五六岁,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这期间,经过社会的磨炼所树立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往往决定了他一生的走向。

新型“啃老之风”来袭:六旬父母成保姆,养儿防老为何变“虐老” - 4

有句话叫“自古英雄出少年”,用年轻气盛这个词形容再合适不过,错过了这个黄金阶段,就很难再用时间和金钱去弥补,所以这个时期能看到的眼界,往往决定了他们今后所取得成就的高度。

啃老族却在这时候选择逃避,甚至到了结婚生子这个阶段都不愿独自去面对,父母也纵容孩子,本来孩童时期就已经足够溺爱了,到了成人阶段还要继续做“巨婴”等到哪一天父母不在了,啃老族将会失去生活来源,转而“啃小”,向自己的孩子无限索取,长期的啃老族经常有这样的心理特征:自卑导致抑郁,这是因为常年逃避情绪压抑在潜意识里,年龄越大越容易爆发,当事人常觉得活着没有意思而经常想死,所以啃老族的结局一般很凄惨。

年少时曾鄙夷啃老行为,“现在却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就是你是我是他。我们总是理想地以为,毕业之后就能独当一面,甚至帮父母分担负担。

新型“啃老之风”来袭:六旬父母成保姆,养儿防老为何变“虐老” - 5

可事实并非如此,自己终究是个普通人,刚出社会,经验少、工资低,勉强够养活自己,需要父母的扶持。但随着能力的提升,我们终究要脱离啃老的局面。毕竟啃老是对父母的不负责,更是对自己的不负责,父母老了需要我们赡养,所以我们必须自立自强起来,勇敢承担身上的责任。

- The End -

作者| 汤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Vogel, D. L., & Wester, S. R. (2003). To seek help or not to seek help: The risks of self-disclosure.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0(3), 351.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