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29日 9.5°C-11.3°C
澳元 : 人民币=4.86
阿德莱德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牧民在蒙古发现汉字石刻,专家翻译后,重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2021-10-05 来源: 网易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1990年,两位牧民在蒙古国杭爱山南麓放牧时遭遇大雨,他们到山洞中避雨,却发现了一处汉字摩崖石刻。当地专家对石刻进行了研究,但一直没有翻译出来石刻上的汉字。直到2014年,蒙古国将这一情况告知给了中国专家,并邀请他们一同考察。2017年,一个由中国和蒙古联合组成的考察队不惧艰险,来到了蒙古国杭爱山南麓,对那座汉字石刻进行考察。当中国专家们将石刻上面的字翻译了以后,他们先是兴奋,然后又感动,接着有许多人都流下了眼泪。

牧民在蒙古发现汉字石刻,专家翻译后,重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 1

原来,这座石刻上刻的,正是东汉班固所作的《封燕然山铭》;而在这座汉字石刻背后,则蕴含着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西汉初年,百废待举,国家孱弱,北方的匈奴趁机侵略汉朝,掳掠汉人百姓。到了汉武帝时,经过文景之治,汉朝国力大增,汉武帝于是决心北伐匈奴,他任命卫青、霍去病等大将,率军深入漠北,追击匈奴。经过数场血战,汉朝彻底将正处于鼎盛时期的匈奴帝国灭亡,北匈奴狼狈逃破,南匈奴投降汉朝。不过,北伐匈奴也让汉朝元气大伤。到了西汉末年王莽篡汉,匈奴人见中原式微,又生出了南侵的野心,他们纵马南下,侵略汉朝北境。经过刘秀等数代人的努力,东汉又恢复了汉朝强盛。到汉章帝驾崩,年仅十岁的汉和帝继位时,汉朝早已不惧匈奴。

牧民在蒙古发现汉字石刻,专家翻译后,重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 2

当时掌权的是章德窦太后,窦宪成了国舅,大权独揽,在朝中嚣张跋扈。后来,窦宪竟将齐王的儿子刺杀,这件事惹怒了窦太后,她将窦宪软禁起来,等候发落。正在这时,北方匈奴又不安定了,时常南侵。窦宪为了赎罪,便请窦太后允许他率军出征。窦太后允诺了窦宪的请求,于是窦宪只率领了万余精骑,从朔方出发,和南匈奴一起讨伐北匈奴。在会稽山,窦宪率军大破匈奴军队,斩杀匈奴无数,先后招降和俘虏匈奴部众二十余万。之后,窦宪率军一路追击北匈奴单于,一直追到燕然山,再次大败匈奴。

牧民在蒙古发现汉字石刻,专家翻译后,重现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 3

大胜以后,窦宪和众将士一起登上等边塞三千余里的燕然山,也就是现在的蒙古杭爱山。当时,东汉的大文学家班固跟随军队出征,登上燕然山以后,他撰写了《封燕然山铭》文,并刻石纪功,以颂扬汉军出塞三千里,奔袭北匈奴,大获全胜的战绩。从此以后,中原将领无不以“边塞纪功碑”为最大的殊荣,“燕然勒功”这一成语也成了建功立业的意思。而从这篇大气磅礴的《封燕然山铭》中,就可以看出汉朝曾经的强盛。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