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1日 6.8°C-10.4°C
澳元 : 人民币=4.83
阿德莱德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面对公众的写作

2017-09-15 来源: 财新网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文 | 闾丘露薇

媒体人

《学问的冒险》是一本面对大众的书,讲述的是一个青年学者的求知心路。

用现在中国内地流行的一个词,作者严飞算是“青椒“,一位大学青年教师。我是在他还在香港的时候认识他的,因为都毕业于复旦,我是理所当然的师姐。我还记得最后一次见面,他告诉我要去斯坦福读博士了,后来断断续续联系,知道他中间因为导师的原因又去了英国,再后来,他已经结束了博士后,回到了清华。而这,已经是差不多八年的时光,而我,正好开始了自己在美国的博士生生涯。

严飞离开香港前,正在写一本关于香港的书。其实当时我有些担忧,因为总觉得,香港这个地方,如果只是呆上一年半载,很难准确展现这个城市的真实状态。但是很快这种担忧就被自己化解:其实,很多时候,有各种的角度,不同的视野,透过文字来展现,本身就是一件好事。而我自己,不也是透过新闻报道,专栏写作,来向观众和读者介绍那些本身我自己也是陌生的事件和地方,并且坚信这是自己的职责和回馈社会的方式吗?

只是,这样的面对大众的写作,常常被学者们视为浮浅。至于如何才能够具有深度,但又能够用普罗大众都能够接受的语言和叙述方式来展现,很多的学者却并不屑于做这样的尝试。也因为这样,看到严飞在经历了这么多年严格的学术训练之后,依然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从事大众写作,觉得这是一件太值得鼓励的事情。因为在很多学者看来,针对大众的写作,缺乏深奥的学术语言或者概念,无法凸显作者的学术水平,甚至拉低作者在学术界的地位。但在我看来,只有真正水平高超的学者,才能挥洒自如的用平实的语言,把深奥的学术术语和概念解构出来。

在这本《学问的冒险》中,一篇题为“想象的优越感”的文章,详细描述了作者作为一个学者去从事公共写作的出发点。“想象的优越感的另一种反向表现,就是关起门来只做学问,不问世事,保持知识分子的清高,或美其名曰,保持知识分子的中立学术立场。当然,一门心思做学问,已经远远好于哪些将学问当作敲门砖的功利主义者,更何况在动荡的政治运动年代,最先遭受批评的,总是批评声音最大的。在今天,社会大环境的浮躁气之下,我们看到更多的,是那么多‘知识分子’一心依附于威权,而抛弃了学术的良知,所以肯花心思做学问的学院人,已属十分难能可贵。”

这里面提出了几个层面的问题。

首先,做学问是否应该关起门来,不问世事?在我看来,这是相当自欺欺人的说法,正如美国总统肯尼迪最喜欢引用意大利诗人但丁作品《神曲》中的一句话:“The hottest places in Hell are reserved for those who in time of moral crisis preserve their neutrality.” (地狱中最炙热的地方,是留给那些在出现重大道德危机时,保持中立的人)。虽然事实上《神曲》中没有这段文字,但有相同含义的一段对白。但丁指出,在善与恶、正与邪面前,并没有中立的余地。做学问的人,是不可能独立于世事之外的,身处于动荡时代,所谓不问世事,其实就是助纣为虐。

同样,这回应了文中谈到的第二个问题,知识分子是否应该保持中立的学术立场?答案就是,要看身处的时代和环境。至于那些将做学问当作敲门砖的功利主义者,因为对于所处的体制有所求,已经是连保持中立的姿态都顾不上了。依附于威权,本质上就成为威权的护航者,学问不再是研究的目标,而是被使用的工具。

作者在这里谈及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在糟糕的大环境下,如能够抛弃功利主义,那已经是非常难得的学者了。这又涉及了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知识分子是不是应该在现实生活中承担起道义和责任?

撇开道德上的要求,纯粹从学术的角度看,不问世事的结果,就是研究的课题和现实的脱离,尤其是从事社会科学研究。虽然学者在学术圈中的地位,一定不是依靠公共写作,而是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但这并不能够保证,这些研究成果,能够对社会变革或人们对社会发展进程的认知带来帮助,甚至并不一定产生任何社会意义。当然,对有些学者来说,这并不重要,因为这对一个人在学术界的发展,不会产生丝毫影响。有时候我会觉得,学术圈很像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系统,或者说,有时候,有点自娱自乐。

回到公共写作,学者与没有经过系统学术训练的作者的不同,在于有能力系统地、不流于表面地向公众描述和分析社会现象,展现有助于提升人的智识的思考方式。对学者来说,公共写作可能更难,因为更容易暴露出学者学术水平的高低和思维的局限性,也挑战学者能否用平易的语言,更清晰的逻辑,来面对受众。

在这本书中,读者们可以跟随作者一起思考,为何要做学问,如何做学问,以及在做学问的过程中遭遇的各种挑战,也可以分享作为学者看同样的社会问题或观念的切入角度。尤其是后者,我一直认为,是学者的责任。透过准确的论据,用理论化的框架论事,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可以免去社会为一些其实已经论述了无数次的议题浪费时间,甚至倒退到重新谈论基本常识。■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