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5月21日 8.8°C-11.8°C
澳元 : 人民币=4.83
阿德莱德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杜冠章:《历史名人与滑县》之六《汉武帝率群臣堵塞黄河瓠子口》

2017-03-17 来源: 周末爱摄影 原文链接 评论0条

杜冠章:《历史名人与滑县》之六《汉武帝率群臣堵塞黄河瓠子口》 - 1

汉武帝刘彻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在他一生的文治武功当中,有一个著名的事件,就是亲率群臣来到白马(即今滑县)督塞黄河瓠子决口。

黄河为害,自古而然。然而历史上危害最大、时间最长、也是最著名的一次,是在汉元光三年(前132年)的"河决瓠子"。据 《史记·河渠书》的记载 ,这年五月,"河决于瓠子,东南注巨野,通于淮、泗。" 山东及淮、泗流域十六郡尽成泽国。当时,汉武帝命汲黯、郑当时发囚徒前往堵塞,然而塞而复决。当时的丞相田蚡,其封地鄃(shū,故城在今山东省平原、夏津二县之间)在黄河北岸,瓠子决口后黄河改向东南流,他的封地可免受水灾,因而极力反对堵塞决口,任凭黄河肆意乱流长达二十三年,以至“山东被河灾,乃岁不登数年,人或相食,方二三千里。”直到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汉武帝去泰山封禅,亲眼看到黄河水害之甚,才下决心堵塞黄河瓠子决口.

这一年,汉武帝命汲仁、郭昌率民数万复堵瓠子决口.他自己也亲临决口现场督促指挥.瓠子决口经过二十多年的冲刷,口门变得很大,"广百步,深五丈",堵塞工程非常艰巨.当地堵口的物料也十分缺乏.那时东郡(今滑县、濮阳一带)百姓做饭多烧柴草,以故能用来堵口的柴草已经不多。汉武帝下令尽伐淇园(今河南淇县)之竹来堵塞。汉武帝还让自己的随从官员自将军以下统统加入背竹子的行列.为表达自己对河神的虔敬,汉武帝还亲自将白马、玉璧沉于河中祭祀河神。经过一番不懈的努力,瓠子决口终于被成功堵塞.汉武帝还命人在新修成的河堤上建了一座宣房宫用作纪念.

当时在堵塞现场,武帝面对浩浩洪水,深感治水之艰,大发感慨,乃作《瓠子歌》曰:

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旰旰兮闾殚为河!

殚为河兮地不得宁,功无已时兮吾山平。

吾山平兮钜野溢,鱼沸郁兮柏冬日。

延道弛兮离常流,蛟龙骋兮方远游。

归旧川兮神哉沛,不封禅兮安知外!

为我谓河伯兮何不仁,泛滥不止兮愁吾人?

啮桑浮兮淮泗满,久不反兮水维缓。

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迂兮浚流难。

搴长茭兮沈美玉,河伯许兮薪不属。

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

穨林竹兮楗石菑,宣房塞兮万福来。

诗的大意是:黄河的洪水波浪滔滔,一座座村庄都被河水淹没,巨野大泽也到处漫溢,河道毁坏,河水像蛟龙一样肆意乱流,要不是到泰山封禅,怎能知道民间所受的苦难!河伯你为何这样的不仁,你泛滥不止真是愁煞人。北面的故道已经淤塞,要疏浚非常困难。在河中插入长长的竹竿,又沉下大块的石头。堵口得到了河伯的默许,可柴草又不够用。柴草不够,那可是卫地人的的罪过,你们平时做饭都把柴草烧掉了,现在又拿什么来抵御洪水呢?砍下竹林的竹子,密密地插在水里,中间铺下石料。决口终于堵住,再往瓠子堤上建座宣房宫,从此就不再会有灾难,福祉就会源源而来。

当时,司马迁也在随从官员之列,他亲眼目睹并见证了这一历史事件,记载了汉武帝当时所作的《瓠子歌》。他在《史记·河渠书》中写道:"甚哉,水之为利害也!余从负薪塞宣房,悲《瓠子》之诗而作《河渠书》。"

这里要说一下的是:史称"河决瓠子"的"瓠子"究在何处?历史上有"濮阳"与"白马"两种说法.之所以会产生这两种说法,是因为濮阳有条瓠子河,白马县(即今滑县)有道瓠子堤.北魏郦道元作<水经注>,把"河决瓠子"这件事系于"瓠子河"下.由于<水经注>是一部名著,流布甚广,所以瓠子濮阳说渐占上风.其实这是由于郦道元的错误而造成的以讹传讹.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郦道元为<水经>作注时,不可能对每条河流都进行实地考察,许多地方是根据传闻和自己的臆断,因此就很难避免出现不准确的地方.其实,"河决瓠子"决的到底是"河"还是"堤"?比<水经注>更早,更权威的记载是<汉书`武帝纪>:"(元封)二年,夏四月,还祠泰山,至瓠子,临决河,命从臣将军以下皆负薪塞河堤,作<瓠子之歌>."这里明明说的是"塞河堤".比郦道元更早的东汉学者服虔的注解说得更明白:"瓠子,堤名也,在东郡白马."

《水经注`瓠子河》条下的另一处记载也可证明,郦道元的注解完全是张冠李戴的.是滑县旧城外的瓠子堤。那时的黄河,由西南流经如今的滑县旧城西、北两面,也就是道口镇和城关镇之间的地带,然后向东北流去。瓠子堤即秦堤,自汲县经延津,绵延百里入滑县。从马圪垱、经老河寨、景庄、孙王庄到滑县城小西关,即南瓠子堤,又称龙虎堤。从大西关往北,经北滹沱、耿园、苗固、鱼池、酸枣庙等村蜿蜒东北,为城北瓠子堤,又称金堤。其中从大西关往北,势如冈陵绵亘不断至苗固一段,又被称为天台山。宣防宫的遗址就在天台山的北端苗固村西侧瓠子堤上。对此,史料也有明确记载。《汉书武帝纪》元封二年注引东汉学者服虔曰:"瓠子,堤名也,在东郡白马。"而"东郡白马"就是今天的河南滑县(《资治通鉴》元嘉八年注:"东郡,自汉魏以来治白马。白马,滑台之地也。")。服虔是东汉一位博学而又严谨的学者,又是河南荥阳人,对河南地理比较熟悉,他关于"瓠子"地名的解释应是最早、也是最权威的解释。

其实,黄河在"瓠子"出险的记载,远不止汉武帝时的这一次。据《汉书·王尊传》的记载:在此后不久的汉元帝时,又一次"(黄)河水盛溢,泛浸瓠子金堤。"当时,东郡太守王尊住在堤上临时搭建的草庵里,亲率吏民守护。及大水侵蚀河堤,正在护堤的官吏和民众见状纷纷逃离,王尊仍然屹立不动。后来河水终于退去,"白马三老朱英等"把王尊的事迹写成奏状报告了汉元帝。汉元帝下诏为王尊加官晋爵。这里所谓"白马三老"就是"滑台之地"的白马县地方官。史料又一次证明,汉代的"瓠子金堤",就是滑县老城东北面的瓠子堤和金堤。

唐代著名文学家沈亚之旅居滑州多年。他在记载治黄史上重要事件的《魏滑分河录》中写道:"元和八年秋,水大至滑,河南瓠子堤溢,將及城。"这里更清楚地说明,瓠子堤就是滑州城外、黄河南岸的堤坝。

明代篡修的《河南通志》也说:"瓠子堤在滑县城西南三里,汉武帝时河决,······塞之,筑宫于上,名曰宣房。"还更具体地指出:"宣房宫在滑县北苗固堤上,汉武帝塞瓠子堤,筑宫。"

有关资料说,苗固村历史悠久,在宋代以前村名即为"宣房",后因宋朝翰林天文、检校工部尚书、号称赵匡胤"军师"的苗训曾隐居于此,遂更名"苗固",沿袭至今。这里原有汉武帝《瓠子歌》诗碑和一些历史名人、地方官员描写瓠子堤、宣防宫的诗文碑刻,今已不存,但古代文人墨客来此凭吊故迹、追怀汉武功德的诗篇,保留下来的依然不少。如三国魏著名文学家应瑒的《灵河赋》,唐代著名诗人高适的《自淇涉黄河途中》,北宋文学家刘跂的《宣防宫赋》,明代文坛"前七子"之一李梦阳的《河上秋兴》,"后七子"之一谢榛的《金堤同张明府肖甫赋》,明代兵部尚书、"嘉靖七子"之一张佳胤的《秋夜瓠子堤》、《暮秋同谢茂秦再游瓠子堤》等等。他们在作品中高度赞扬了汉武帝亲率群官督塞决河的壮举。这里不妨选出两首以供欣赏。先看唐代大诗人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所写东郡(滑州)河滨怀古的诗句:

茫茫浊河注,怀古临河滨。

禹功本豁达,汉迹方因循。

坎德昔滂沱,冯夷胡不仁。

激潏陵堤防,东郡多悲辛。

天子忽惊悼,从官皆负薪。

畚筑岂无谋,祈祷如有神。

宣房今安在,高岸空嶙峋。

转载声明:本文为转载发布,仅代表原作者或原平台态度,不代表我方观点。今日澳洲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或有适当删改。对转载有异议和删稿要求的原著方,可联络content@sydneytoday.com。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0)
暂无评论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