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18日 11.0°C-14.1°C
澳元 : 人民币=4.8
阿德莱德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17岁中专女生闯进全球数学竞赛12强,分析一下她底层逆袭背后的原因,让人醍醐灌顶(组图)

3天前 来源: 栩先生 原文链接 评论7条

1

她的名字叫姜萍。

这两天已经全网刷屏。

仅凭一己之力,就让全国人民知道了,

名不见经传的涟水中专的实力。

因为,来自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的她。

花两年自学高等数学。

最终以93分的高分,

名列阿里全球数学竞赛第12名。

排在她前面的选手,都是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等名校的高材生。

17岁中专女生闯进全球数学竞赛12强,分析一下她底层逆袭背后的原因,让人醍醐灌顶(组图) - 1

而她的身份却只是一名中专生。

她也成为这个比赛举办以来,

第一位闯进决赛的中专在读生。

也是全球闯进决赛圈前30名的唯一一个女生。

史无前例。

其实大家从下面这张图里,那些和她同台竞技的名校毕业生们,就能大概知道这个奖项的分量。

17岁中专女生闯进全球数学竞赛12强,分析一下她底层逆袭背后的原因,让人醍醐灌顶(组图) - 2

来,我给大家对比一下:

排她之后的第13名刘奔,曾多次拿下全国数学竞赛一等奖,现在是中科院数学博士。

排名第14的欧瑜,第37届奥数金牌选手,北京大学。

排名第15的张天一,江苏省高考理科状元,北京大学。

排名第16的张鑫亮,第64届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获得者,清华大学。

排名第17的钱炜楠,福建省高考理科状元,北京大学。

……

现在你能知道,一个江苏省涟水中等专业学校学服装设计专业的女生,排在这一群人前面是多么的逆天了吧?

说实话,栩先生我当年高中也是数学长期145以上的人。

也曾经获得过省市级的数学奖项。

大学也曾经自学过高数。

但姜萍参加的这个竞赛,我可能连题目都看不懂。

我也很好奇,她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于是我上网查了很多资料,然后发现了她的秘密。

2

姜萍今年17岁,据她说是从初中开始,发现自己数感特别好,扫一眼就能看明白数学题的关键。

而且喜欢做难题。

这里也给大家推荐一个方法,如何发现自己或者自己孩子有没有数学天赋?

就是拿超纲的题目给ta,ta如果不畏惧且特别投入地去算,那多半有点天赋,反之则不太可能有。

姜萍数学很好,但明显偏科。

中考分流,最后只能上中专。

学的还是服装设计。

每天的课程内容非常务实。

就是画草图、上机器搞裁剪,咋一看就像是流水线上的纺织女工。

17岁中专女生闯进全球数学竞赛12强,分析一下她底层逆袭背后的原因,让人醍醐灌顶(组图) - 3

事实上,很多中专生毕业后的出路,也就是去厂里工作。

但姜萍却凭借自身脱颖出来。

上中专后第一次月考,她遥遥领先的数学成绩,引起了数学老师王闰秋的注意。

于是,老师向她推荐了同济大学的《高等数学》以及《数学分析》等书,并引导她开始研究偏微分方程。

其中一些书是全英文,姜萍就靠着手机翻译软件和一本英汉小词典自学。

17岁中专女生闯进全球数学竞赛12强,分析一下她底层逆袭背后的原因,让人醍醐灌顶(组图) - 4

直到,今年的阿里数赛启动。

王老师告诉她这个比赛没有门槛,快递小哥、外卖员都可以参加,并鼓励她试一试。

于是姜萍报名了。

比赛的两天时间里,除了吃饭睡觉,一直在做题。

最终入围决赛。

剧情像极了那部著名的电影《心灵捕手》。

17岁中专女生闯进全球数学竞赛12强,分析一下她底层逆袭背后的原因,让人醍醐灌顶(组图) - 5

3

毫无疑问,姜萍很有数学天赋。

但天赋只是她能脱颖而出,并进而被这么多人所关注的基础。

毕竟,谁不想看到一个底层逆袭的励志故事呢?

而如今,这样的故事本来也越来越少了。

在我看来,姜萍能取得如此成绩,甚至可能就此改变命运,重要的其实是下面4点。

这也是我真正想和大家分享的东西。

1. 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

前面我一笔带过了,姜萍的数学老师王闰秋。

其实,姜萍之所以能有所成就,离不开这个老师。

因为这个看起来普通的中专数学老师,并不普通。

2020年,王闰秋研究生毕业于江苏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师从卢殿臣教授。

然后回到家乡的中专,成了一名数学老师。

姜萍也成了他带的第一届学生。

是他从第一次月考中发现了姜萍数学的断崖式领先,并决定对她进行引导。

因为王闰秋想起自己的数学求学路,也是遇到了很多挫折。

甚至感叹“如果自己年轻时有个领路人,也许人生会不一样。”

说真的,王闰秋当年如果也有自己的“领路人”,可能也不会去中专教书了。

因为淋过雨,所以,王闰秋为姜萍撑起了一把伞,他努力挖掘姜萍的潜力,并且尽力提供辅导。

也是他鼓励姜萍参加阿里数赛,给了她脱颖而出的可能。

而王老师自己也曾多次入围阿里数赛决赛,并在今年取得了第125名的成绩。

17岁中专女生闯进全球数学竞赛12强,分析一下她底层逆袭背后的原因,让人醍醐灌顶(组图) - 6

可以说,如果没有王闰秋这个领路人,姜萍的数学天赋很可能就浪费了。

姜萍是幸运的,她能在中专里遇到还没有被生活磨钝的数学研究生老师,她能参加没有设置任何门槛的阿里巴巴数学竞赛。

这也让我想到,可能还有很多其他有天赋的学生也藏在某所不知名的学校里。

但又有几个能遇上一个从江苏大学数学院研究生毕业,又有责任心的老师呢?

看看我们的乒乓球、跳水就知道了,再好的苗子,如果没有合适的教练带,也可能就埋没了。

毕竟,电影《心灵捕手》里的那个数学天才威尔,也是靠着教授的慧眼识珠和心理学家的不断引导,才最终成才的。

有天赋的人很多,但又有几个普通人能遇到自己的伯乐呢?

2. 是金子也要学会自己发光

第二点相当于是对刚才那个问题的回答。

我们都希望能遇到自己的伯乐,能够一下子展翅高飞。

那么问题来了,

怎么才能被伯乐发现呢?

答案就是:你得要学会自己发光发亮。

比如姜萍,她从一开始进入学校,第一次考试就展示出了数学能力。

再之后,她又展示出了对于学数学浓厚的兴趣。

这才让她的老师产生了要帮助她辅导她的想法。

而这一次姜萍参加阿里数赛,用她自己的话说“说不定是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我想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被别人看见”。

而事实也是她的这次努力,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她,更好的平台和机会也将会向她招手。

当然,生活中如果没有这种机会,也不要就以为自己永远不能被人看到了。

其实在当代,有个特别直接的方式,能让你的天赋和能力被更多人看到。

那就是网络。

多少草根,就是因为在网上展现了自己的热爱和天赋,被更高层次的人看到。

从而改变命运。

比如那个在村里天天练射门的新疆“努尔飞腿”,就真的进了职业联赛。

17岁中专女生闯进全球数学竞赛12强,分析一下她底层逆袭背后的原因,让人醍醐灌顶(组图) - 7

还比如那个在自家门口摆摊练篮球的贵州石学念,也开始真的吃上篮球这碗饭了。

17岁中专女生闯进全球数学竞赛12强,分析一下她底层逆袭背后的原因,让人醍醐灌顶(组图) - 8

更不用说当年的大衣哥朱之文,筷子兄弟肖央了,他们都是通过网络走红,然后走上唱歌、表演的职业道路。

大家一定要记住,如果你真的有那么一些特长、天赋,一定要想办法展示出来。

你只有被人看到,

才可能被人发掘。

人和矿藏一样,只有被发掘出来,才可能实现价值。

4

3.一群人走得远,但一个人走得快。

这是一个隐藏很深的点。

其实很多家长对中专之所以有偏见,就是担心学风不好,同学圈子不好。

这也是姜萍脱颖而出后,大家如此震惊的原因。

因为在中专这样的氛围里,出来一个搞学习的,还是搞高等数学竞赛的,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但秘密也正在于此。

姜萍所在学校的资源不多,平时她也不可能和同学们交流数学问题。

所以更多的时候,姜萍都是一个人把课余和晚自习的时间用在学数学上。

她学数学,不是因为有一群同学能和她交流、切磋,不是因为有丰富的学校资源能够给她利用。

除了王闰秋的引领,剩下的,全部靠她自主学习、独立学习、一个人学习。

所以,她的中专生活,甚至她桌子上摆的东西,都和别的同学不一样。

17岁中专女生闯进全球数学竞赛12强,分析一下她底层逆袭背后的原因,让人醍醐灌顶(组图) - 9

其实大家回想一下也就知道了,除了个别名校名企,大多数人身边的同学、同事都是按部就班、得过且过的。

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假如你所处的环境和氛围并不适合于你。

那就千万不要和光同尘,

更不要混成一片。

你有自己的追求,那就去追求自己的追求。

你有自己的想法,那就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想法。

不要去管其他人怎么想,其他人怎么过。

找到自己的方向,独立自主学习,千万不要随大流。

不从众才可能出众。

不合群才可能有所突破。

4.一定是要在能出水的地方用力挖。

根据姜萍老师王闰秋的说法。

姜萍可能并不是天才型选手,但一定是个非常勤奋的学生,她把其他年轻人用来娱乐的时间都用在钻研数学上。

王闰秋还说,姜萍遇到难题睡不好觉,甚至半夜一两点还会给他发微信求教。

所以你以为我最后想说“努力”和“勤奋”?

并不。

我想说的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就像挖井一样,千万别在没水的地方埋头死挖。

那样努力了半天,可能毫无收获。

而是要去找到自己真正擅长的、可能出成绩的地方。

这个地方,往往就是稍微挖一挖就比较容易“出水”的。

就像姜萍的数学,她从初中开始,到进入中专,都是只要努努力就能把别人甩在身后。

而且,姜萍的老师让她在服装设计的主业之外自己看几本书,再辅导一下,居然就能进全球数学竞赛决赛。

这就是典型的“出水点”啊。

那找到了这个点怎么办?

饱和式投入。

甚至是不计一切代价地投入。把所有的力量集中到这一点,才更容易实现单点突破。

现代社会,早已经不是平均用力,全面发展的时候了。

多数时候,全面发展也就意味着全面平庸。

而你在某一个方向上找到了突破,才更可能通过“马太效应”,不断放大这种成功。

就像姜萍,我相信这次入围决赛,一定不是她的终点。

接下来6月22日还有正式的决赛,祝福她取得更好的成绩,也相信她的未来必是更加广阔的星辰大海。

17岁中专女生闯进全球数学竞赛12强,分析一下她底层逆袭背后的原因,让人醍醐灌顶(组图) - 10

5

最后的最后。

我还想写写教育的公平。

虽然知道写这一点,可能会导致这篇文章不能被更多人看到。

但我还是必须借这个机会说一下。

就在二三十多年前,

中专还是一个卧虎藏龙的地方。

很多地方,都是尖子生才可能去读中专。

而现在,

中专已经成了很多人避之不及的地方。

教育的不均衡,让很多像姜萍这样具有一技之长的人,只能无奈分流进入中专。

最终,早早进入社会,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劳动、家庭琐事和各种房娃医压力下,磨平棱角,终其一生默默无闻。

就像有人说的,姜萍如果出生在北京海淀。

估计刚进小学,她的数学天赋就已经被发掘出来了。

各种资源,各种机会也早都有了。

哪还需要分流去中专?

多少北京名校的孩子就真的天赋那么高吗?还不是靠资源、靠时间、靠信息差堆出来的。

同样在江苏,当年奶茶妹妹可以凭借健美操特长保送清华。

普通人能知道这样的信息,能接触这样的机会吗?

而比这还可怕的是。

那些隐藏在各种自主招生、降分录取里面的蝇营狗苟。

看看那些曝光出来的招生腐败案,那些小学就搞出本科甚至研究生水平的科研成果……

以及那些不学无术的某二代,学阀亲属们。

他们又占据了多少本该是属于姜萍们的“入学机会”?

姜萍是很难得。

分流到中专,还能凭借数学天赋一鸣惊人。

但看到她,就一定会想到民间还有多少优秀人才被埋没了。

她的出现,不也正应该让更多人去思考,如何能够通过教育资源的优化,让更多有天赋的学生,能够不被埋没、人尽其才吗?

或许,有一天。

像姜萍这样的天才,不再成长的那么“不容易”,不再那么艰辛地才能脱颖而出。

可能,才是更好的一个结局。

鲁迅先生曾说过“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天才”。

而这样的民众,就是我们教育的底色。

造就优质土壤比造就天才更加重要。——鲁迅《未有天才之前》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7)
王先生
王先生 3天前 回复
她将成为北清的学生了!
Swing-Lee
Swing-Lee 3天前 回复
每一样都是正能量,阿里,中职,老师,考生
KABIN木头仔
KABIN木头仔 3天前 回复
涟水中专名扬全球
婷kiki
婷kiki 3天前 回复
数学老师是伯乐中万里挑一的伯乐之王
Chun妹纸
Chun妹纸 3天前 回复
最佩服这种把高数自学成才的“妖孽”了,就好像小说里面帝尊级别选手陨落后带着前世的记忆经历了各种屈辱从最低点又重回巅峰一样惊艳。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