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看的新闻,最实用的信息
06月02日 10.8°C-14.0°C
澳元 : 人民币=4.83
阿德莱德
今日澳洲app下载
登录 注册

中国楼市又放松:奈何将如何(图)

2022-10-26 来源: FT中文网 原文链接 评论4条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古尧:新政策措施表明,当前楼市不仅是放松,而且更是激励。即使新一轮楼市激励扩展,也难改变行业发展低迷和经济刺激作用不再局面。

中国楼市又放松:奈何将如何(图) - 1

几乎在一片全民的声讨声中,楼市又悄然开启了新一轮的放松和激励政策。房地产果真如坊间所言为经济发展之“夜壶”,关键时刻都要拿出来用?还是稳经济技穷、无奈只能重启楼市激励?从经济和金融形势看,风险防控或为楼市放松主因;从产业周期的角度,房地产行业已过顶点,进入减速发展期;即使新一轮楼市激励扩展,也难改变行业发展低迷和经济刺激作用不再局面。

楼市放松不改泡沫认识

在中国楼市,房子不仅是投资品,而且是一种财富储存形式,甚至成为了钻石式的典藏品。当住房被赋予了财富储存形式后,住房就完全脱离了基本面;成为钻石式“典藏品”后,房地产就成为了一种“信仰”载体,一种财富等价物。笔者曾在本网撰文中指出:被典藏的闲置住房越多,市场上的住房供应越显得不足,房价的单向走势越表现得要长到天上去的树,住房越成为居民最终财富保有形式,住房的收藏属性就越被强化。当对楼市的调控需要以非市场化的行政手段来进行时,这一事实就已清楚表明调控部门认为楼市已处高度泡沫化状态。“限购、限贷、限卖、限价”是对消费者和经营者行为自由、选择自由的直接剥夺,显然只有在市场化调控手段无效和市场泡沫程度比较严重情况下,才会不得已转向行政限制。

既然认可存在楼市泡沫,且从过往楼市调控出台时机和表态看,当前楼市泡沫状态应该是调控部门想要努力消除的。“树不能长到天上去”,这是领导人和权威人士在2015年就对楼市的表态,但2015年后至2021年底,多地房价又经历了大幅上涨,深沪等热门城市一些地方甚至翻了一倍以上。另一方面,从经济层面看,中国经济自2014年后就进入了漫长的“底部徘徊”时期,进入新世纪第3个年代后,疫情影响下中国经济增长面临再下台阶趋势。

面对新形势下的经济窘境,楼市泡沫能否维持,甚至再膨胀,早已让位于对楼市泡沫衰退后风险如何暴露的关注。中国经济在自身新发展阶段需求改变,以及国际经济格局改变下,经济增长的新发展模式已不再将房地产当作主导产业;以新能源、生物工程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经济发展战略重回到了实体经济部门中去,制造业重新成为“香饽饽”。国内经济发展战略的这种转向,实际上也与国际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引领制造业回流的经济发展战略相呼应。而要在经济和社会中重新树立起从事实业的氛围,或者为制造业转型创造一个良好环境,客观上就需要继续推进抑制房地产泡沫的政策。

新一轮楼市激励是防风险下的无奈选择

然而,挤楼市泡沫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风险暴露的过程。从产业生命周期的角度,当一个产业进入成熟期后,行业的风险暴露必然增加。房地产行业因其高杠杆性和天然的高金融属性,本身具有较高的风险传染性。因而房地产行业的挤泡沫和风险释放过程,必须以缓慢、可控方式进行。按照监管环境和经济、金融形势变化,房地产行业违约将遵从“海外债券(美元债)——国内非公开债务(银行贷款、信托等)——国内公开债务”的顺序,依次发生和演进。从实际情况看,楼市美元债的风险已显性化,相关债券工具价格已得到充分体现;而进入2022年后,越来越多得房地产经营企业公开债务工具违约和评级下调,表明房地产行业风险暴露,已越来越趋向公开化和严重。

当经济受疫情影响、供应链冲击等国内外因素作用下,持续处于“托底”阶段情况下,房地产行业风险暴露的失控,将对经济复苏造成压力,甚至打断复苏进程。出于风险防控目的,宏观调控部门不得不再度祭出楼市放松政策,以其给房地产行业创造宽松发展环境,减缓风险暴露对金融市场和经济运行的冲击。

从各地为“保交楼”的努力看,楼市泡沫风险暴露不仅具有经济影响,而且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楼市风险暴露的社会影响,使得对楼市风险暴露的缓释性要求,对调控部门又进一步提高。这使得地方当局有着强烈的将风险暴露延后动机,从而增加了在楼市调控和经济转型间抉择的难度。

楼市放松难起波澜

新的楼市政策措施表明,当前楼市不仅是放松,而且更是激励——取消限购、限贷等行政管控措施是放松,降低按揭利率、首付比例,甚至给与购房补贴,那就是典型的激励措施了。楼市调控再转向,对自身、对经济,却都难以再起引领作用。对楼市自身发展来说,由于房地产行业已越过产业生命周期顶点,放缓是不可改变的趋势,城市化进程、人口结构改变、社会再负债能力、金融机构杠杆提升能力等等,均是这方面的具体解释因素。房地产行业生命周期进入顶部趋向下行,意味着行业竞争激烈程度上升,以及增长速度的下降,从而依靠房地产高投资带动整体投资高增长的阶段不再重现,房地产行业的经济引领作用将下降。楼市新一轮激励措施,在调控目的上是为了缓释风险暴露,而非为刺激发展带动经济;在经济托底作用方面,早已失去了带动经济增长的实际功能。从房地产开发投资累计同比增长数据变化看,自2021年9月进入负值以来,该指标持续下降态势并没有改变,近1年(2021年9月-2022年8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持续运行在-0.4%∽-0.2%之间。房地产开发投资的持续萎缩,意味着房地产行业实际上拖了经济增长的后腿。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今日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最新评论(4)
吉木茄子
吉木茄子 2022-10-26 回复
房地产问题其实是地方政府扭曲态度的体现:一方面,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50%以上依赖于房地产;另一方面,中央政府要求控房价,房住不炒。 最关键的是,要进行财税体制改革,使得地方政府有稳定的财税收入来源,而不是严重依赖于卖地收入,才可以理顺地方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扭曲态度。 否则,即使这一次危机度过了,还会以其他方式卷土重来。
馮小嫻愛自己
馮小嫻愛自己 2022-10-26 回复
一地的房地产价值,其实就是该地各种优质资源的综合价值,想要安全的调控房价,就必须改变首都对全国、沿海对内地、省会对地市的资源虹吸。靠行政手段打击行业来实现调控房价,要么没用,一旦起到效果那就是行业受重伤或者崩溃顺便的附带效果,如因噎废食
荷包蛋
荷包蛋 2022-10-26 回复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全民开讲,全民乱讲,乱民全讲。”现在“不管有用没用,不管有钱没钱”哪家都有小汽车;有的家庭都不止一台车!看看中国城市,哪里不是高楼林立,可是,房价高得很!只说一个字“睡!”。
醬仦妞
醬仦妞 2022-10-26 回复
没有一个泡沫是全民声讨中形成的,日本的楼市泡沫可是全民狂欢中爆掉的,声讨不就是想买房而嫌房价贵或者恨那些早买房而发财,自己没赶上车的人。要改变大家的观念,住小一点,不要都往一线城市中心区看,中国大多数的房子都是很便宜的,减低欲望而不是希望政府给每个人在一线城市安家。


Copyright Media Today Group Pty Ltd.隐私条款联系我们商务合作加入我们

电话: (02) 8999 8797

联系邮箱: info@sydneytoday.com 商业合作: business@sydneytoday.com网站地图

法律顾问:AHL法律 – 澳洲最大华人律师行新闻爆料:news@sydneytoday.com

友情链接: 华人找房 到家 今日支付Umall今日优选